一、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与沟通障碍的原因: 1.讯息不正确、不完全或被扭曲 1.过滤作用 2.知觉的影响与选择性知觉 3.语言 2.不够自我肯定、保护自我、传达台面上的话(沟通的内涵不真)(小我、私心),以攻击他人来保护自己 3.过于求完美 4.无法了解不同背景、经验、成见及人格类型者之个别差异 二、如何增进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 1.肯定自我价值-以爱为生活目标(建立大我) ◎把爱给予对方,才会和对方产生共鸣 2.常存感恩的心,归零,而非以100分为标准 3.打破求完美的行
1.对暴躁易怒的危害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怒,做出不该做的事,引起恶性斗殴,甚至导致人命案子的发生,最后锒铛入狱,事后常常后悔不已。所以发脾气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 2.增强理智感,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 增强理智感,可以使我们遇事多思考,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事情的结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理。一旦发觉自己出现了冲动的征兆时,及时克制,加强自制力。 3.学习一些帮助自己克制暴躁脾气的好方法。 在家进而或在课桌上贴上“息怒”、“制怒”一类的警言
为何有人过分地追求完美?有人夸夸其谈,喜欢炫耀自己?有人争强好胜,总想占个上风?南京心理咨询师苏薇如说,这种种表现,其中有的是“自卑情结”引出的“自卑补偿”。自卑情结,一般是在人幼年时种下的。孩子的认知像一张白纸,“笨蛋”、“残废”等一点点有关自尊的伤害,都会在他的心灵里扎根,长出自卑的树来。“自卑情结”植根于人的潜意识中,很可能连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但它总会有所表现,有的直接表现为退缩,有的却与之相反,如更加争强好胜。心理学家阿德勒称这种现象为“自卑补偿”。“自卑补偿”让很多人获取了成功。如,拿破仑、纳
路博士: 您好!我父亲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反复发作,用过多种抗抑郁药,疗效欠佳,被大夫诊断为“难治性抑郁症”。2003年3月份,因再次发作到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大夫根据我父亲的病情(自杀企图非常明显,且为难治性抑郁症),决定为我父亲实施电休克治疗,共进行6次,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近来媒体频频报道电休克治疗网瘾对儿童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不知道我父亲经过电休克治疗后,是否对他的大脑也会产生影响? 这位家属提到的问题是很多其他病员家属所关心的,特别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伴有极度兴奋、
时下,许多大学校园里的女大学生用奶瓶喝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让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渴望她们长大成人创业自立的父母难以理解,有的更是不能接受。他们不明白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有人认为这是年轻女孩喜欢标新立异,希望借此吸引他人的注意,提高回头率,不过是盲目追求时尚的一种表现罢了;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或者说是这些女大学潜意识里不希望自己成熟起来,她们在追求一种童年期的安全感,她们不能或是不愿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压力,期待自己像孩童时期一样能够得到别人的保护,是儿童期滞留的
“最近不知怎么了,以前很喜欢的工作现在越做越没劲,上班打不起精神,从前的热情和雄心再也找不到了,整天简直就是在混日子。”心理咨询中经常遇到来自职场人士类似的抱怨。其实他们正遭受职业枯竭的威胁。 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人处于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也称之为心理枯竭。助人工作者、工作投入者、高压力群体和自我评价低者是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 职业枯竭表现为以下六大特征: 一是生理耗竭,指职业枯竭的临床维度,主要特点是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