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青少年心理 > 详细

她为何频频自伤?

发布时间:2024/5/10 11:10:20文章来源:本站

小安是一名14岁的初中生,最近一段时间,父母发现她的胳膊上有一道一道的伤痕,她说是自己划伤的,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自从被老师批评后,觉得同学在嘲笑她,一直心情不好,划伤胳膊后会感到缓解。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得知,她最近上课精神恍惚,常常一个人发呆,也不和同学交流,跟以前明显不一样了。于是,父母带她到心理科就诊。接诊医生详细了解病史及必要的精神检查、心理检测后,建议小安住院观察治疗。

自伤,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自伤行为通常表现为割伤、烫伤、撞击特定部位等,这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对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自伤行为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自伤主要与心理压力情绪困扰模仿行为缺乏应对策略有关。

快速的社会变化、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自伤行为焦虑、抑郁、孤独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青少年选择自伤作为发泄方式自伤行为可能在各种媒介的传播下被模仿,尤其在年幼、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青少年可能不知道如何应对,从而选择自伤。

预防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家长和老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察觉到可能的压力和困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此外,家长和老师还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孩子的信任感,让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例如,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开放、真诚的对话,了解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的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对于孩子的问题和困惑,家长应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或自伤倾向,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有自伤倾向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中心或相关部门报告,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家庭和学校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全社会也应当关注这一问题,共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而努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笑容又回到小安的脸上,她又重新回到了校园,继续自己的学习。家人也通过大夫护士的讲解和指导,懂得了如何与孩子交流和相处,理解了孩子的行为,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心理二病区  孙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