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 > 中心文化 > 详细

被病人当成了小姑子……

发布时间:2015/10/10 16:22:20文章来源:
 

编者按 钢窗铁门,全封闭管理,天天面对精神异常、间或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有这样一支医护队伍,他们面对的是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异常的患者,治疗这些病人不仅仅靠药物,更需要关爱和心灵的引导。在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是医生、护士,更是全面呵护病人的亲人。

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积极倡导“讲感动人心的医患故事.做有情怀的医生(护士)”,发起征集“最感人的医患故事”活动。本报对部分医患故事进行整理刊发。

   思维紊乱,情感、行为异常,是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和特征。病人的思维几乎超越了正常人的想像。由此也产生许多这个领域独有的医患之间的动人故事。

   我所在的女一病区住着一位年近70岁的病人,可能由于我的长相和性格的某一点相似,她把我认成了她的小姑子。尽管我多次试图给她解释和纠正,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

她儿子每次探望带给她水果,她都会单独留出一份郑重地送给我,“他姑,孩子给我买水果了,我给你留出了点儿,来,你尝尝。”我深知,作为医护人员不能随便收受病人礼物。但我更懂得,这是一位精神异常的病人,如果不顺从她的意思,会引起她更强烈的自卑或心理冲突,对疾病治疗无益。每次,她送来时我先乐呵呵地收下,过后再作为礼物还给她,或作为奖励送给帮助过她的康复期病人。

“他姑,你尝尝这菜多么香!”家人和亲戚给她送来好吃的饭菜和水饺,她也乐颠颠地跑到我面前,用自己的勺子给我递到嘴里。一开始,我很不习惯,感到别扭。但作为精神科护士,这就是特殊的岗位和担当。后来,我想无论有什么个人卫生习惯,在率真的病人面前,都应该放到一边去,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每当病人让我分享她的菜,我都大口、香甜地吃下去。

这位病人住院已达10多年,早年丈夫去世,只有一个独子。随着年龄增长,她还患有糖尿病、脑梗,这些疾病都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由于病人思维异常,治疗依从性较差,每次服药对医护人员来说都是一个难关。

她的儿子很孝顺,过去曾试着把她接回家精心伺候,但是就是因为劝说不听,不按时按量用药,导致病情加重。

在病区,每次为她服药,医护人员也是想尽办法。一次,值班护士劝说不下,实在完不成任务。我便端着水和药来到她的病房,“吃了药,咱这病才能尽快好起来。”“再说你不吃药,让你‘小姑子’为难,你愿意看到领导凶我吗?”“他姑,你放心,我这就吃,别让领导凶你。”

但这样的招数光用也不灵。一次,她又不吃药了,多人相劝无效,病区主任路光辉闻讯赶来。病人知道自己不占理,不吃药似乎也不行,但还是感到下不来台,又突发奇想,向路主任提出一个要求:“你让我打两下。”路主任像哄孩子一样说:“好,你打两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左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儿子专门买来助步车,使她走路更安全。病区特意把她安排在离护士站较近的病房,让她始终处于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只要看见她推车往外走,就赶忙上前搀扶。许多康复期病人也主动帮她洗衣服、买饭、倒水,扶她上卫生间。

儿子来探望时,把一些零钱放在护士站,以备母亲生活所需。护士们悉心地为她保存,经常为她买来喜爱的水果,定期为她买可口的水饺。

精神科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岗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鲜为人知。病人思维的异常,对正常人来说如坐“过山车”。在病区,20多岁的护士被年迈的病人喊作“姨”、“娘”。更有甚者,有的医护人员被病人“认定”为情敌或结仇的邻居,每逢见面又骂又打,以致于成为相关医护人员一段时间的愁结。

我曾有一次被一位病人“认定”为他所仇视的“日本女人”,见到我就追着打骂,使我多次面临危险的境地,幸亏一位友好的康复期病人数次相助。

精神病人的这些异常思维,可能与精神刺激和心理冲突有关。但体谅、怜惜、帮助、关爱,永远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内涵。

对病人来说,最好的治疗是关爱,最好的表情是微笑。由于精神疾病易反复的特点,以及社会和亲属护理知识的贫乏,加之管理病人的难度,部分老年病人终身住在精神科病区。因此,病区在承担繁重的临床医护任务的同时,还发挥着医、养和康复的功能。我们和病人朝夕相处,是医生、护士,更是病人身边的亲人。

                                                                    精神科女一病区护士长纪红玉讲述

                                                                    记者 王玉芬 通讯员 孙秀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