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院务党务 > 详细

【清廉医院专栏】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播⑭守护廉洁之光--白色羽翼下的青春誓言

发布时间:2025/11/14 14:26:30文章来源:本站


守护廉洁之光--白色羽翼下的青春誓言

  

      当消毒水的气味裹着初春的晨雾漫进护士站时,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的洒进病区走廊时,我抻个懒腰放松一下忙碌了一晚上的自己,思绪不由回到了我心中一直崇拜敬仰的一位医学前辈身上。

      还记得毛泽东同志《纪念白求恩》文章中的这段话,“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精神不仅为共产党人指明方向,也为身为精神科护士的我,照亮了廉洁从业之路。

      在2019年9月,我辞掉了综合医院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护士时,身边的许多亲戚朋友都不理解,甚至有些质疑,在他们看来,精神科是一个不正常的地方,里面的病人都是一些疯了的、傻了的、见人就打,他们衣衫褴褛,言行古怪,时笑时哭,她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不怕吗?你不怕他们打你吗?说实话刚参加工作时的我也怕,但我更多的是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朋友们还会开玩笑的说:有犯病的是不是打一针镇静剂就关在小黑屋里了?精神科护士在他们心目中仿佛与保姆,看守员的身份划了等号。

      工作至今有五年多时间了,我所看到的,经历的,让我真真切切的明白了,精神科护士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低龄没有自理能力的患儿面前,我们是悉心照料,从最基本生活技能开始教起的“临时爸妈”;在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阴晴不定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面前,我们既是灭火器,也要当好开心果,想尽一切招数保持他们情绪稳定,而在那些年老体弱伴躯体疾病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患者面前,我们又充当着“临时子女”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位精神科护士和一位老大爷的故事,张大爷今年74岁,是我们科室的老病人了,病程长达40年,最初是单位送来住院,后来单位破产就没有联系人了,他的责任护士曹护士每天早上到护士站时,张大爷已经早早等在那里了,他要把每天早饭唯一一个鸡蛋送给他所剩无几的认知里最亲的人。他经常跟曹护士说的一句话:我没有值钱的东西,一个月就36块钱工资,没法报答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每次病房发水饺啊,鸡肉啊,这些他认为值钱的东西他都不舍得吃,一定等到曹护士上班塞到她手里转身就跑了。张大爷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阴晴不定,经常对别人发脾气,唯独对他的责任护士曹护士有温和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曹护士刚负责张大爷的护理工作时,也是经常被凶,通过多年的相处,每天给他叠被子,刮胡子,整理床铺,每周给他换衣服,剪指甲,一日三餐打好端到他的面前,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最终呈现出质的改变。

      2022年9月的一天,张大爷突然肚子疼,并伴随呕吐,护士发现老人情况异常后,立即汇报科主任、护士长,并召集了综合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初步判定为急性肠梗阻。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对他来说这种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科室决定立即将老人送往综合医院救治。送至综合医院后,医生建议住院手术治疗,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老人谁来陪护?“绝不抛下我们的患者。”面对老人的突发状况,科室医护人员一致决定,全员轮流陪护。大家经常在本院完成本职工作后,随即又赶往老人所在的医院病房去陪护,几个家远的同事好几天都回不了家......

      真正的廉洁从不是刻意的道德表演,而是像山涧清泉般自然流淌的职业本能。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恍惚间形成一条永不停歇的传承链——从战火纷飞的手术室,到此刻钟表规律的滴答声,廉洁与仁爱的基因始终在洁白的羽翼下生生不息。白求恩的听诊器能听见心跳,而我们的廉洁承诺能让患者听见希望。




供稿: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