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9月10日定为首个“世界自杀日”,以此给更多人警示。自杀,带给人们的除了震惊之外,人们更应当反思: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如此脆弱,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名牌大学里,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学生比普通大学的学生多;也使我们理解了德国19世纪著名伦理学家包尔生的话:“懒惰是自杀的最好预防物”;进而理解,为什么瑞士、德国、日本这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自杀率很高,而非洲大陆是自杀率十分低的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
日前,王女士来到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因为她一年前下了岗,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丈夫就开始对之冷眼相待,奚落挖苦,令王女士难以忍受,继之丈夫在醉酒后又升级为拳脚相加。后来,在妇联的警告下,丈夫不敢动以拳脚了,但常常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横眉冷目,这种精神上的虐待更让王女士痛苦不堪,却又毫无办法。刚刚在京闭幕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指出,目前在一些家庭里,暴力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拳脚相加、头破血流,另一种更有伤害力的隐性家庭精神“冷暴力”让许多妇女痛苦不堪。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社会
漫长的暑假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应该是脑力和体力都恢复过来了,可近来到我们心理门诊咨询的学生却多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感到疲乏、心理压力大,以及其他一些亚健康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开学前综合征”,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出现这些综合征,但的确有不少孩子在开学前感到紧张和难以适应开学后的新生活。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学生通常在刚入校时表现为:上课感到疲倦、睡眠生物钟紊乱、听课质量下降、人际关系紧张、不爱上学甚至一谈到学校就反感、不完成作业等,在开学后的几周内学习效率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
《鲁中晨报》7月22日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陕北榆林一位父亲因为女儿考上大学,面对无力支付的高昂学费而服药自杀,撒手人寰,留给亲人的是无尽的悲痛,留给众人的则是深深的遗憾和思考。 本来,考上大学对农门学子的父母来说,多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孩为自己争了光,高兴还来不及。但面对学费,对贫困家庭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在本已负债累累、举债无门的情况下,陕北的这位父选择了逃避,用自己的死来逃避一切,用一种自认为解脱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杀是个人精神或情绪的困扰达到难以控制自己而彻底“精神崩溃”
近来,淄博市的气候一直阴雨绵绵,有阳光的时候很少,不少人感觉郁闷焦躁,很多人问我,天气也与人的心情有关吗?我想应该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些常识。 气象条件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要素,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人的心理情绪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可使人们情绪高涨、心情舒畅,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利的气象条件,则使人情绪低落、心胸憋闷、懒惰无力,甚至会导致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 研究表明,高温、潮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情况,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
范进中举后狂喜而癫的故事众人皆知。这个故事提示我们,考试成功也会给考生带来心理影响——应激。 在一般人看来,高考失利才会给人带来不愉快,以至于出现抑郁情绪和一些消极行为。高考成功,多年的夙愿实现了,应该不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其实不然,一件好事也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高考成功后,高兴的情绪后面紧跟着的往往是紧张甚至焦虑,因为考生和家长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如填报志愿,选择专业,选择学校,同时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考生的志向,担心会不会被录取等等,这一系列的事情都会使人身体和心理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