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科普 > 详细

自虐不是简单伤害

发布时间:2008/10/28 8:17:39文章来源:
    张先生是一名15岁男孩的父亲,他在咨询电话中说:“一个月前的一个晚上,上初三的儿子做作业的时候睡着了。我叫了几次,他都没有醒来。我去拉他,却突然发现他的手腕上有很多伤疤。我紧张地想,儿子是不是遇到什么黑社会团伙了,受恐吓后不敢说。于是,我便开始诱导,最后,儿子烦躁不安地告诉我,是他自己用小刀割破的。刚开始,我还是不信。但当我意识到这是可能的时候,又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感到无所适从。”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有许多媒体报道过类似的中学生割手腕、烫伤等自虐行为。孩子的挫折,家长们真的不懂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自虐行为其实是对爱的一种寻求方式,尽管听上去有些残酷,尽管这是一种不理智的发泄。现代社会,作为中学生的家长,大都忙于事业,和孩子真心沟通的时间很少,对孩子的关心大多限于物质生活方面,而对孩子心灵深处的想法则知之甚少。同时,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淡漠、伙伴关系的紧张、孩子早熟造成的失恋、单相思,对于力量的崇拜、学习的压力、人生的消极情绪等等,每一条,几乎都能成为青少年自虐的理由。但是这些原因背后蕴藏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孩子们变得自卑,经常自我否定或者自我挫败。那么,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出现类似的现象呢?如果出现了,应该怎么办?
    首先,为人父母者要注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的习惯,不要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想起与他沟通。平时对孩子的关心不要只局限在吃饱穿暖、学习成绩上,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在想什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帮助他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比如对身体发育的正确认识、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和同学老师的交往、如何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等等。有效的沟通模式建立起来以后,父母就比较容易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能够及时给予指导,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孩子出现自虐现象时,引导或教育是很困难的。因为孩子没有自控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可能会因平时已被孩子厌倦的语调和习惯而遭到拒绝。所以,家长首先要做自我反省:是不是最近的工作压力太大、脾气不好影响孩子了?是不是和配偶闹别扭使孩子痛苦了?是不是教育的策略出了问题?找到问题后,家长应该弄懂孩子对家庭中的问题产生了哪些困惑,然后,家长首先要向心理专家咨询,让专家先给自己诊病,然后再找心理专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最后,奉劝中学生的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孤独、愁眉苦脸、脾气大、不愿意和人交流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向心理专家咨询,以求尽早对症下药,从而避免自虐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