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学生心理把脉
发布时间:2008/10/28 8:18:02文章来源:
为了提高淄博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我在近期深入到了张店区的各大中学校,进行义务的心理辅导讲座,深受师生的欢迎,其间,也遇到了不少例子,借此与大家共鸣。
个案1:学生甲,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个案2:学生乙,男,遇生人或校领导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发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
个案3:学生丙,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个案4:学生丁,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内心非常痛苦。诉说其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因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因身体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因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
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这些个案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调查:“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当然,防重于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个案1:学生甲,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个案2:学生乙,男,遇生人或校领导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发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
个案3:学生丙,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个案4:学生丁,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内心非常痛苦。诉说其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大致有两类:1.有轻微心理失调。如有的学生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因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因身体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2.有轻度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因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当然,还有一类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乃至变态人格、性变态等等。
这些人已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活动,需住院或长期治疗。但是我们的心理辅导重点应该放在第一类心理障碍上,因为它是大量存在的,但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它不仅构成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而且潜伏着进一步恶化的危险。为此,更要给予认真的咨询与矫治。
这些个案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调查:“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能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当然,防重于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 上一篇:考试成绩不理想 中学生频频自杀 快筑起心理“防火墙”
- 下一篇:自虐不是简单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