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 > 精神文明 > 详细

我与医院共同成长

发布时间:2019/2/18 15:28:52文章来源:

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沧桑巨变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让每一位精神卫生人振奋不已。我,一个有着34年工龄的资深精卫人,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着医院的发展变化。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医院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越来越规范、发展势头越来越喜人、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人们的精气神越来越足,生活越来越幸福,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我也是从前辈们口中得知,建院之初,举步维艰原省卫生厅拨款10万元,抽调省精专业人员及兄弟医院的职工淄川帮助筹建淄博市精神病医院。当时只有17名职工,在物质极其匮乏,条件异常简陋的环境下,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白手起家,硬是在一片荒草地上把医院建了起来一直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医院也仅有一座二层门诊楼、三个简易病区及洗衣房、仓库、药库等配套设施,建筑面积4300多平米,床位130张,职工60人,年门诊量19000人次、收住院病人数53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1985年,增加病房楼、工娱疗楼等基础设施3000多平米,床位数增至220张,医护人员132人,年门诊量18000余人次、收治病人600多人。

我是1985年由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后分到当时的淄博市精神病医院工作的。虽然之前就有心理准备,但初到医院,眼里看到的还是跟自己预期的有很大差距:从一条坑坑洼洼的沙土路拐上一条小路,小路两边是庄稼地,往前走上100多米就是我的目的地,破旧的大门,白底黑字的医院名字,看上去是那样的简陋、寒酸,与我实习的市级医院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再往里走是一座两层的综合门诊楼,所有的行政、检查检验、挂号收费、住院处、门诊科室都在这一座楼上。再往后走是一座两层的男病房楼和两排收治女病人的平房病区,以及工娱疗楼、单身宿舍、食堂、浴室等建筑。当天报到后,医院让我们回家休息一周再回来正式上班。回家后我的情绪跌落到极点,自己毕业分配时报的第一志愿因种种人为的原因没有如愿,被调剂到现在的医院,想想就很沮丧,但又无力改变。因此,那几天我就躺在床上不吃饭,以此来抗争。家人很担心,开导我也听不进去,只好看着我。到了上班那天,父亲又亲自把我送到单位、安顿好才离开。上班后,医院先派人带我们熟悉了医院的环境,到各个科室与老员工碰碰面、彼此熟悉。经历了短暂的岗前培训,最后我被分到了精神科四病区,这是一个女病区。到病区后,主任、护士长和各位医疗、护理前辈都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他们态度和蔼可亲,言语温柔亲切,这让我感到很温暖。我所见到的患者病情也都比较稳定,没有传说中的那种躁闹、打骂现象,特别是康复期的患者对我很友好,让我感受不到她们的患者身份。几天下来,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里,连日来的不开心也一扫而光。

医院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再加上那个年代文化生活确实比较匮乏,业余时间大家多用编织毛衣、打扑克、下象棋、打羽毛球、打兵乓球来打发日子,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时间我都泡在病房里,与康复期的病人一起唱歌、打扑克、做游戏,帮着老师们清理病区治疗室、办公室的卫生及一些治疗护理工作,这样的日子过得也很充实。特别是医院每年的年底都要举行护理理论考试和操作比武,我一般都会提前三四个月就开始练习铺床、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等考试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多年我的单项和总分成绩都名列前茅,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自信心也随之提升。

80年代末,医院原有的床位数已经不能满足住院患者的需求,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积极筹措资金,建成了一座三层的病房楼,这样所有的患者都住到了宽敞明亮的楼上,每层楼都有一个大的活动间供患者娱乐、活动、就餐,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条件和职工的工作环境,即使下雨下雪也不用担心没地方活动了。我个人也在不断成长中,对待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对待精神障碍患者付出自己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与他们建立了非常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康复出院时,在为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会有许多的不舍。因参加医院及全市的护理理论及操作比武成绩优异,加上工作出色,1989年我被评为全市优秀护士。

90年代,改革的春风也吹进了医院。再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医院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在医疗护理人员中开始实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彻底打破了以往主任护士长终身制的旧模式,一大批年轻、有知识、有能力的中青年主任、护士长脱颖而出,担当重任,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走上了护士长工作岗位。那时候,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开始普及,我与很多护理姐妹们一道,也抓住这改变自己学历层次的机会,踊跃报名学习,整个医院呈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都是边工作、边操持家务、边学习,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外出游玩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每天晚上学习到深夜,临考前通宵学习也是常有的事,几年下来,不少人相继取得了成考或自考的大专、本科学历,眼界、学识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为其中的不少人走上各科室的管理岗位奠定了基础,期间我也克服工作压力大、家庭事务多、身体状况欠佳等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愿以偿。1999年底,历经两年筹建、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的五层新门诊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并先后购置了螺旋CT、彩超、动态脑电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等36台套检查检验设备,大大改善了患者就诊体验及及诊疗条件,医院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进入21世纪,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1年,18000平米的新病房楼启用,床位数增至700张,病房宽敞明亮,设施先进,内设中央空调,冬暖夏凉,大大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条件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精神科的基础上相继增加了临床心理科、心身科、康复科、老年精神科、儿少精神科、物质依赖科、睡眠医学科等特色科室,成立了儿童心理发展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睡眠医学中心、精神康复中心及高新区心理卫生中心,满足了不同层次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咨询、治疗、康复等需求。

2014年11月正式启动“三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全院职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全员发动、解读条款、外出考查、院内培训,按照标准化管理程序,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对照标准强抓落实,遵循 PDCA 原理,持续质量改进。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2016年11月,省医院评审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我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至此,历经两年的医院标准化建设工作完美收官。

医院标准化建设暨等级评审工作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获标准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医院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医院管理更加规范,监督职能逐步到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得到持续改进;医院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执行力显著增强;医院职工获得成长,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标准化、特色化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间,我已在淄博精神卫生中心工作34个年头从一名临床一线精神科护士、护士长到现在的职能科室管理人员,我亲眼见证了医院从最初只有几间简陋的瓦罐式平房院落逐步发展为今天这样一个管理规范、特色显著的三级甲等医院,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一代又一代淄博精卫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

我庆幸自己选择了精神卫生专业、从事着这样一份神圣的工作,我为能够帮助那些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走出新领导阴霾、重获新生而自豪。忘不了参加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心理救援以及“5.12汶川地震袭来的时,我院心理专家赶赴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干预的场景;忘不了三甲创建过程中开启的5+2”、“白加黑”拼搏历程以及三甲现场评审通过时每个人留下的激动泪水;忘不了我院精神科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三项国家级荣誉时的激动心情

如今你走进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门诊、病房大楼,花园式的环境,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人文气息、秩序井然的工作氛围,每个精卫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坚定、幸福的笑容,身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自豪。

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感受着前辈们榜样的力量,满怀对生命的敬仰,肩负着精卫人的责任,在三甲医院的新起点上,我与医院继续共同成长。

1985年我刚入职时医院大门的外景

1980年建成的第一座建筑面积1569平方米的二层病房楼,每层床位55

1987年建成的第二座三层病房楼,每层床位60

2011年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十一层病房楼,共设床位1000

1966年建成的医院门诊

1974年建成的建筑面积1147平方米的二层门诊楼,

1999年建成投用的医院门诊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