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穿白大褂,却不是医生。我护理人员,却不带燕尾帽。我就是万花丛中的那一点绿,护理队伍中一名普通男护士。2003年的夏天,各大媒体都在报道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各种优势,于是我怀着一份好奇,选择了学习护理专业。从那时起我便下定决心,既然选择了这一行,那么我一定要努力去做好。2006年参加工作来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我是院内的第一名男护士。刚来时,对于这份工作也是充满了恐惧,作为唯一的男丁也很孤独。精神病是一个令人恐惧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病种,常常让人联想到行为怪异、暴力戾气的人。转眼间,我已在这里工作了十一年
让康复彰显人性之美 记者王玉芬 通讯员孙秀珍 自言自语,行为呆滞,走路划圈,这是过去传统精神医学模式下长期住院病人易出现的状态。这被称为功能性废退,是一种不可逆的病残状态。社会功能废退远比精神疾病更为可怕。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往往经过临床治疗,躁闹、思维混乱、行为异常等“阳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多巴胺缺失,而导致的意志行为减退、情感反应淡漠、被动消极,社交、认知障碍等,以及进而出现的肥胖、血脂高等“阴性症状”却日渐凸显,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永久性的精神残疾,成为病人回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服务最能彰显仁爱、亲情、关怀的力量。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争创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走标准化建设之路为主线,扎实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士成为病人贴心的“病区亲人”。 责任制整体护理,“我的病人我负责”。7月22日,高新区东张村一位“解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被送到市精神卫生中心男三病区,责任护士第一时间迎上去,帮助病人进行理发、洗澡等卫生处置,协助病人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向病人介绍病区相关情况,并就病员餐厅、热水器、卫生间、防跌倒扶手等
“一医一患一诊室”的就医环境,病区走廊温馨的防跌倒设施,崭新的温控热水器,病员餐厅保护性的防噎食专座……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舒适的医疗环境,崭新的服务模式,高度便民的服务流程,都体现了人性化的理念,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深情的故事。 自去年以来,市精神卫生中心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争创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以病人为中心,走医院标准化建设之路。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思想,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对照标准强抓落实,遵循 PDCA 原理,持续质量改进,医院管理和医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医院灵魂和价值取向的生动行走。 多年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的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加快医院标准化建设中,更赋予了崭新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及“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山东省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精神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市卫生行业首批名科;临床心理科获评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市卫生行业首批名科。精神卫生中心被确认为滨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华北理工大学附属淄博医院教学实践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一个亲人团聚的节日。今年的中秋节,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女二病区洋溢着一种别样的气氛,病区早早就为不能回家过节的病人准备了月饼、水果、水饺,病人和陪护亲属早已升腾着过节的喜悦,但医护人员们却凝结着一种若有所失的情愫,此刻他们正在想念一位共同的“亲人”,这就是在这里住院5年的烟台患者杨培军。 杨培军是市救助站转送来院的“三无”病人。她患有精神分裂症,2011年由于家人疏于管理走失,在恍恍惚惚中来到了淄博,被救助站发现后转送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由于长时间没有恢复记忆,始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