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夫妻如何讲究心理卫生 来源:西南健康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年夫妻恩爱,和睦相处,无疑对心理卫生产生良好的作用。反之,老年夫妻感情不和,甚至濒于解体,随之而来的不良心理活动,可促使健康情况迅速恶化。某部离休干部,夫妻均为60岁以上的老同志,为子女之事闹得各自分居、分食,未及三年,二位老人相继去世。有学者调查50位90岁以上的老人,夫妻同居20年以上者占 68%,同居50年以上者 41%,同居60年以上为26%。说明稳定和谐的夫妻生活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夫妻和睦,相亲相爱,为家庭营造一个愉
老年人延缓心理衰老五方法 来源:西南健康网一、寻找精神寄托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长期从事的工作、熟悉的集体,会感到空荡荡的。为此,老年人应当重新安排生活,寻找精神寄托,使生活过得充实而有乐趣。所以,老年人应培养幽默感,这样可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欢笑的天地。还应当走出家庭的圈子,扩大社会交往,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可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结识一些朋友,平时可以聊聊天、串串门,若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可以找朋友倾诉,使情绪得到发泄,恢复内心的平静。老年人的生活应有规律,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这对保持身体
自己应关注老年人的黄昏恋 医生在线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老年人口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老年问题也多了起来,其中老年人恋爱和再婚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了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即很多现代的年青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有的认为独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性生活吗?人们往往忽
为什么有的老年人怀疑老伴不忠实 猜疑和嫉妒是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在正常情况下.老年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活动,往往与青壮年时期的心理状态有关,有些甚至是过去心理状态的重复出现。怀疑自己的老伴对自己不忠实,往往事出有因,可能来自几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夫妻关系不融治,这可能起源于过去较长时间双方关系一宜不和,也可能是到老年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矛盾,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缘故。另一种情况是夫妻性生活不协调,例如一方对性生活要求较高,而另一方却表示冷淡或拒绝,因此而产生误解和隔阂,造成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信任。还有一种
老年人失眠及心理调整 在医院门诊经常可以见到老年人因苦于失眠而求医。有人自诉一夜要醒七八次;或凌晨三四点钟后就再也睡不着;或躺下似睡非睡直到天明。因此而致老年人忧心忡忡,精神压抑。一般说来,这并不是病态,而是由于人到老年后,睡眠方式有所改变的原因。老年人的睡眠方式多是间歇睡,睡睡醒醒、醒醒睡睡,夜晚很难睡足8个小时,但白天打盹,累计下来,一天的睡眠量也接近8个小时,成年人一般每天睡眠5~7小时,最多也就是7个半小时。许多探讨睡眠学的人认为,失眠本身算不上什么疾病,而只是暗示着身体上或情感上或行为上出
谈一谈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一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l)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