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至今的心理咨询统计分析结果看,学生迟来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耻感”。来访者中,学生(包括大中专、中小学生)共计481名,对他们的转归统计,建议转往精神病医院治疗的有26人,需要休学治疗的32人,严重影响学习(指学习成绩在班上的排序同自己以往比下降15~20名)的有311人,明显影响学习(下降10~14名)的111人。在迟来心理咨询的原因统计中,家长认为没必要看心理医生,孩子提出去心理咨询而遭拒绝的竟有101人。在农村地区,有些家长宁可带孩子去看巫医神汉、大仙,也不来心理咨询。而在某些城市
李女士,33岁,在一家外企工作,事业如日中天,在别人眼里是典型的成功女性。但她并不觉得幸福,却感到生活苦恼,原因在于她不能摆脱对丈夫的担心。一年前,李女士发现丈夫有了外遇,这个打击有如五雷轰顶,她经常大发雷霆,动辄以此来训斥、挖苦丈夫。出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丈夫与第三者分了手,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但是,李女士的内心却始终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在家里常常因为小事跟丈夫发脾气,渐渐地她发现在感情上难以与丈夫沟通。李女士很清楚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已是名存实亡,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她想挽救这份夫妻感情,但又不知道应当以
心理暗示是把双刃剑,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用好了便是动力,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困难和挫折。用不好便是压力,会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第一次摔倒,不用扶,他自然会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玩耍,你如果赶紧去扶他,心痛的嘘寒问暖,孩子便会嚎啕大哭,因为你紧张的表情告诉孩子,摔跤是很疼的,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 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
小丽这是第三次走进咨询室了,前两次来由于过度紧张,头和嘴角不停的在抽动,脖子和双肩也异常的僵硬,心中虽然有许多的烦恼和痛苦,但很难流畅的倾诉出来,导致前两次的咨询只能在断断续续中进行。小丽说:平时没人注意她或者是心情好的时候,这些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一旦心理压力大或者有人注意她,她就会紧张得全身僵硬,头和嘴角不停的抽动。这样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也已经辗转了几家心理诊所。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冲突让这个漂亮、文静的女孩紧张到如此状态呢?看来在意识层面的咨询很难让小丽打开心结,一是压抑的时间太久了,二是小丽是
聪慧的人都是会宽容别人的,因为宽容别人的同时,其实是在帮助自己。人生在世,总是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总难免会产生各种不快与摩擦,怎样处理,怎样对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方法了。可能有的人会斤斤计较、牙眦必报,而有的人则以一颗宽容的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笑而过。这不是消极或懦弱的表现,而是真正的君子之度、大家之风。不要等到曲终人散再去独自面对远山而唉叹,不要等到遗憾满怀再去感叹人生多变。这样的例子在家庭心理咨询中屡见不鲜。 陈女士离婚半年后得了严重的失眠,有时一宿能睡2小时,有时彻夜难眠,甚至
最近一位高三学生的母亲给我打过几次电话,诉述她女儿从半年前开始变得越来越孤僻,回家几乎不与父母说话,总是呆在自己房间里不出来,饮食也比以前明显减少,母亲也与老师联系过,老师反映其女儿在学校最近和老师同学交流的也很少,成绩也有所下降,老师建议来看心理医生,但母亲和女儿提过几次,女儿都说该看心理医生的不是她,而是她父母,这次在母亲的再三请求下,女儿终于同意,但有个条件,就是要求父母必须同去。 一家三口走进了我的咨询室,但从女儿眼睛里读到的是愤怒和委屈,却没有其母亲诉说的抑郁。果然刚一落座女儿就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