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青少年心理 > 详细

儿童发怒的新认识—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发布时间:2020/10/23 16:14:51文章来源:本站

我的宝贝女儿今年8周岁了,正是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近半年来,女儿在家常常为了点小事就频繁的大发脾气,胡搅蛮缠,还爱顶嘴。让她往左,她偏往右,掰扯出来的理由还一套一套的。妻子对女儿的表现简直要抓狂,一度质疑自己的乖乖女哪去了。在女儿的同学聚会上,我发现这种严重的脾气爆发,是常见的、普遍的,以至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七岁八岁狗都嫌”的顺口溜,也给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基于此,那我们就来重新认识一下这种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情绪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DMDD)是DSM-5中的一个全新的诊断类别,被归入抑郁障碍一节。它的特点是持续的易怒情绪和严重的频繁的脾气爆发。这些特征应该在10岁之前开始,存在至少1年。这种发怒必须在家庭、学校、同伴至少一种环境中受到严重影响,在第二种环境中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6个月到1年的患病率在2%-5%,而在学龄期儿童的患病率更高。

   其实,孩子叛逆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想要说的话。“我长大了,想自己做主”,或是“爸爸妈妈,我在这里,我需要关注”。有时候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他们还会故意跟父母唱反调:“你让我吃饭,我非要磨蹭着再玩一会儿”。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当然不太可能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时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缺乏经验的他们甚至会铤而走险做出一些破坏性的举动。现代医学认为,上述儿童青少年的异常表现都与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动有关。持续的不稳定的心境和对待生活事件的敏感、脆弱性,使得儿童青少年对发生在周边的小事情也不能够承受。这样,发怒就出现了。

   由于慢性容易发脾气的儿童和青少年往往具有复杂的病史,所以在看待这种严重的、反复的脾气爆发时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多种疾病。尤其需要仔细评估以区分它和双向障碍及对立违抗障碍。之所以要创建这样一种新诊断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儿童双相障碍被过度诊断和治疗的担忧。目前,青少年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比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最近10年间,儿童青少年中被指定为双相情感障碍诊断的精神病患者增加了十几倍。一旦过早的将青少年诊断为双相障碍这种重性精神疾病,对于患者及家庭都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有些患者先后在不同的医院诊治,医生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后续医生往往会忽略患者易怒的心境背景,即参照前面医生给出双相障碍的诊断。而这种表现出持续的发脾气和频繁发作的行为失控的儿童,没有表现出情绪的升高,不包括狂躁的特征症状,但却表现出严重易怒和过度兴奋的症状。

   当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首先态度一定要温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公平对待的,增强彼此的信任感。其次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当孩子受挫时,不要吝啬家长的鼓励,凡事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给与肯定和表扬。但如果您的孩子表现出持续的容易发脾气的状态,自己还控制不住,那就需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了,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孩子的影响将会是终生的。

微信图片_20201023161430.jpg

薛中峰  主治医师

 

本科学历,第十二届淄川区政协委员,农工党淄川区委员会委员,淄博市双心学会委员,淄博市卫生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多次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工作14年,工作认真负责,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领域: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障碍等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