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校园暴力下的孩子
发布时间:2009/6/15 9:48:24文章来源:
日前,广东省南海某中学西樵分校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由于考试时拒绝传递作弊纸条,高一男生小林事后被几十名同学毒打,身体遍体鳞伤。(7月18日《春城晚报》)
传纸条作弊是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小林予以拒绝可谓是义正词严,合情合理。然而,就是这一维护纪律的正义之举,竟然招惹来了一场毒打。小林的遭遇惹人同情,同时这起事件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想要作弊,一个拒绝配合,当事双方谁对谁错,当下立判。然而,作弊者不但没有道德羞耻感,反倒记恨同学,进而加以拳打脚踢,足见其价值体系的失范。显然,在他们的意识深处,没有“对与错”的考场纪律,有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江湖戾气。
这起打人事件并非单独个案,近年来,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已经演变成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纵观这些校园暴力事件,导火索大都是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今年6月的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学生“铊中毒”事件令人震惊。犯罪嫌疑人只因为3位室友平时经常在一起玩而不理睬自己,就怀恨在心,遂投毒泄愤。我们不由要问,为什么少年如此暴力凶残,为什么遇到问题动辄暴力解决?
诚然,尚处发育期的青少年血气方刚,年轻气盛,遇事容易冲动而不计后果,这些都是诱发暴力事件的客观因素。不过,人毕竟是有理性和教养的动物,如果能够构建正确道德价值体系,具备宽容礼让的健康心态,就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过激的行为发生。暴力事件的频发,折射出这方面工作的不足。
在学校,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老师们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成绩,而对其心理健康重视远远不够。不少学校没有心理课,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今年5月15日,广东电白发生一起校园凶杀案,起因就是几名同学曾向凶犯索要“保护费”,凶犯向老师反映问题,但未获解决。试想,如果老师重视学生的反映,第一时间过问,这起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在家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算尽到责任,而很少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别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过分宠爱滋生了子女为所欲为的心态,凡事以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社会,书本、网络、影视作品中不乏刀光剑影的暴力场面,宣扬“以暴制暴”的江湖规矩,在潜移默化中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一些网站为了赚取点击率,纷纷把场面血腥的校园暴力视频放在醒目位置;在校园里流行一时的《死亡笔记》小说,描写的竟然是一名学生通过咒语杀死他讨厌的老师和同学。青少年好奇心重,模仿力强,很容易被这样的精神鸦片所毒害。
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如今,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救救校园暴力下的孩子。如何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远离暴力、健康成长的环境,这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传纸条作弊是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小林予以拒绝可谓是义正词严,合情合理。然而,就是这一维护纪律的正义之举,竟然招惹来了一场毒打。小林的遭遇惹人同情,同时这起事件也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想要作弊,一个拒绝配合,当事双方谁对谁错,当下立判。然而,作弊者不但没有道德羞耻感,反倒记恨同学,进而加以拳打脚踢,足见其价值体系的失范。显然,在他们的意识深处,没有“对与错”的考场纪律,有的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江湖戾气。
这起打人事件并非单独个案,近年来,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已经演变成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纵观这些校园暴力事件,导火索大都是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今年6月的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学生“铊中毒”事件令人震惊。犯罪嫌疑人只因为3位室友平时经常在一起玩而不理睬自己,就怀恨在心,遂投毒泄愤。我们不由要问,为什么少年如此暴力凶残,为什么遇到问题动辄暴力解决?
诚然,尚处发育期的青少年血气方刚,年轻气盛,遇事容易冲动而不计后果,这些都是诱发暴力事件的客观因素。不过,人毕竟是有理性和教养的动物,如果能够构建正确道德价值体系,具备宽容礼让的健康心态,就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过激的行为发生。暴力事件的频发,折射出这方面工作的不足。
在学校,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使老师们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成绩,而对其心理健康重视远远不够。不少学校没有心理课,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今年5月15日,广东电白发生一起校园凶杀案,起因就是几名同学曾向凶犯索要“保护费”,凶犯向老师反映问题,但未获解决。试想,如果老师重视学生的反映,第一时间过问,这起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在家庭,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们的学习,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就算尽到责任,而很少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更别提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过分宠爱滋生了子女为所欲为的心态,凡事以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社会,书本、网络、影视作品中不乏刀光剑影的暴力场面,宣扬“以暴制暴”的江湖规矩,在潜移默化中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一些网站为了赚取点击率,纷纷把场面血腥的校园暴力视频放在醒目位置;在校园里流行一时的《死亡笔记》小说,描写的竟然是一名学生通过咒语杀死他讨厌的老师和同学。青少年好奇心重,模仿力强,很容易被这样的精神鸦片所毒害。
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如今,我们不禁要大声疾呼,救救校园暴力下的孩子。如何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远离暴力、健康成长的环境,这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上一篇:你老拿自己孩子跟别人比吗
- 下一篇:信念力量:我还有一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