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理百科 > 青少年心理 > 详细

为什么厌学拒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23/3/6 8:31:39文章来源:本站


在心理咨询门诊中可以发现,近年来厌学拒学的青少年特别多,三年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原有的学习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孩子的自控力和自律性都不够强,散漫、懈怠之心自然滋生,与学习的紧张和压力相比,刷手机打游戏的轻松愉悦的体验轻易就会俘获青春期孩子心身,使之无法自拔。

抛开疫情的影响,通过临床心理咨询观察,一般来看,孩子拒学、厌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当然这些因素有时可能同时存在,有时可能先后出现,有的起主要作用,有的是作为强化因素,有的只是诱因,并且对每个孩子的影响程度、冲击力等可能都是不同的,还要结合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学校环境给孩子造成的不良感受。青春期的孩子,权威的力量、榜样的引领作用在其成长道路上举足轻重,特别是孩子敬重、崇拜的老师,其言谈举止、特别是对孩子的评价,都会直接影响其情绪体验,老师不经意的误会、讽刺、蔑视、羞辱等等都会严重伤害孩的自尊,本来青春期的孩子就有一颗玻璃心,敏感、易碎,对事物评价非黑即白,即使是在别人眼里的小事件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长久的伤害。老师一句看似无心之语足以让孩子拒绝走进学校。

学校环境中还有来自同学的影响,比如学校霸凌、同学关系冷漠。青春期的孩子同伴关系很重要,融入团体、与同伴关系和谐稳定,更多情况下获得同伴的理解、支持和认可,有益于他们身份、角色的确定。遭受同学打骂、欺辱、嘲笑,不被接纳,无法融入同伴群体中,孩子感受不到周围的温情、支持和认同,孩子的情感体验是疏远、隔离和被排斥,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回避、远离同伴,内心难以确定自己的价值感。

其次,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经过努力看不到明显成效。当孩子感觉到自己学习效率较以前有所下降,特别是考试成绩没达到预期目标,短期内孩子可能会采取以往自己比较熟悉的方法,比如增加学习时长、集中突击、请老师辅导等,当这些方法不能立竿见影时,孩子就有可能出现躺平、摆烂心理,反正我再努力也没办法考出好成绩了,干脆放弃了,不学了……

第三,家庭关系不稳定,父母婚姻出现问题。夫妻关系不和谐,出现矛盾纠葛,经常吵闹打架,家庭气氛紧张,即便有些父母有意识地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但家庭关系张力的存在、家庭关系不稳定的气息,孩子常常能敏感地捕捉得到,孩子的内心就会不平静、不安宁,他又怎能安心地、放心地去学校,他要做的就是待在家里看着父母,牺牲他自己守住他完整的家。

第四,因年龄小心身发育尚不成熟,视野不够开阔,对未来感到迷茫。青春期的孩子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对事物认识比较片面,常常从某些与自己情况类似的人的状态延伸开去看自己一生的轨迹,好像当下自己的样子已经决定了将来自己的轮廓,但那又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其实自己理想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他自己也并不清晰。但受这种思维局限,孩子就丧失了学习和生活的内在动力,厌学拒学随之出现。

心理咨询中对于孩子厌学拒学现象,咨询师会分析具体原因,针对性进行咨询。当孩子的内在动力不足,目标的引领作用又不足够强大,躺平、摆烂自然就成了不用选择的选择。人的动物属性决定了人遵循快乐原则的本能,追求轻松、规避压力,放纵自我,似乎是一种生活的自然。某些时候或某些境遇下,人似乎更愿意沉溺于不动脑筋不思考,不动身体不行动的懒散状态,时间一长,既定目标逐渐失去吸引力,也失去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此时前进的内在主动性的强度不足以抵抗无为、快乐的躺平生活,打游戏、刷抖音等等的魔力就在于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

转机是当事人偶尔会不满意自己的这种状态,既沉迷于这样的轻松自在,又不甘心无所事事,正是这种内在的冲突,咨询师敏感地捕捉到孩子改变的可能。循序渐进恢复规律有序的作息习惯,尝试完成相对简单有把握的学习或工作任务,体验成就感和掌控力,或许是启动内在动力,激发个人主动性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

 

                                   蒲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