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前不久,24岁的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小孙,在即将与一家知名银行签约的前夕,从学校宿舍楼上纵身跳下。“活着真的很痛苦,不想再伤害自己的家人了……”这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人们可能很难理解,即将毕业的小孙学业有成,有一位相知相爱的女友,又即将与知名银行签约,大好的前程、美好的生活在等待着他,怎么会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
究其原因,都是抑郁症惹的祸。一年前,因论文未获通过而不得不延迟一年毕业,应聘成功的某个职位亦不得不放弃。双重打击下,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虽经积极治疗症状有所减轻,但未获痊愈,这也为以后的人生买下了祸根。尽管此后并未再经受大的挫折,毕业、求职都很顺利,但抑郁症状尚存,面对步入社会后的高强度博弈,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活着真的很痛苦”,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抑郁症患病率在1.6%-4.1%之间。
抑郁症已成为当今威胁人们心理健康的“致命杀手”,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高校学子,面对激烈的竞争,由于缺乏人生阅历的支撑,常常会遇到一些挫折,如果他们的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疏导和支持,就会给抑郁症可乘之机。近几年曾发生过高校学生因毕业论文不合格延期毕业或求职不顺利而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的事件,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要面对各种压力、挫折,而长期压抑的心境,往往会冲破心理安全防线,为抑郁症大开方便之门。但心理遭受挫折并非一定会导致抑郁症,此时如果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则这种心理损伤是可逆的。
痛定思痛,我们注重抑郁症的治疗,更要重视它的预防。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高校学子在遭遇心理危机时,虽然也能得到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爱,但劝导式的安慰不等同于心理干预,往往起效甚微。
那么,高校学子的心理健康如何保证呢?显然,除了社会的持续关注、家庭的关爱,高校更该有所作为。高校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心理辅导员队伍,用于高校学子的心理帮扶。他们辅导的重点人群应为入学新生、即将毕业的学子和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针对此阶段共性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的做好心理辅导。对梳理出的高危个例,应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以防范心理危机的产生。
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维持治疗药物的剂量多数学者认为应与治疗剂量相同,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似孙同学这样的悲剧,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希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在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同时,注重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及重点人群心理疏导,一旦确诊为抑郁症,一定要正确认知,及早到专业医院规范诊治,并定期随访,预防复发。- 上一篇:大热天她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 下一篇:重视躯体形式疼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