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及上海接连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令社会各界在震撼中开始正视孩子们的心理危机,并寻找解决良方。三日在上海举行的畅销心理小说《我遗失了时间》互动会上,心理学专家、学者们“剑指”未成年人的“领路人”,呼唤父母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爱的陪伴”。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青少年的心理能力弱化了;以前小孩子的人格偏差没有现在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科室主任季建林感叹道。据他分析,孩子们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以前有多个子女做寄托,而现在父母的‘望子成龙’之心都集中到了独生子女身上”,季建林认为,
“老婆,你回家了吗?”看到这样的网上留言,相信没有人会大惊小怪,反而会觉得挺温馨的。但如果留言的是一名中学生,很多人就会吃惊了,而孩子的家长更是感到忧心忡忡。 南昌市民黄女士向本报反映,她今年17岁的儿子在上高二,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刚开始她以为孩子是上网查资料,后来才发现儿子是在玩一种同居游戏。让黄女士烦恼的是,自从儿子沉迷这种游戏后,便没有心思学习,甚至逃课到网吧玩此游戏,黄女士担心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又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 每“同居”一天“亲密度”就增加 随后,记者登录并注册这款游戏。
问:我是一位马上就步入七十岁门槛的退休工人,老伴在前几年也去世了,三个子女虽然孝顺,但最近的我脾气越来越暴躁,甚至为一件小事、一句不中听的话而耿耿于怀,显得“小气”和固执,脑子越来越笨了,人显得越来越老了,请问我怎样才能有一个愉快的晚年生活呢? 答:不少老年朋友十分注意身体和防老防病,去往往忽视精神方面的养生。老年朋友要想使自己保持青春活力,始终精神不衰,做好心理防护是养生保健之关键。 1.忘得了过去。步入老年,人们已经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其中必然经过了风风雨雨,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留恋回首
问:不知为什么只要当众讲话我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并出现身体反应,心跳加快,脸红、掌心冒汗,双腿发软、嗓子发干等。甚至还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形。为此,我感到非常苦恼,该怎么办才会消除我这种紧张的情绪呢? 答:你的这种怯场心理是现在很多人都有的难题。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不但要有生老病死,还有竞争、就业、工作挫折、人际交流等各种压力,面临如此众多的挑战,因而感到情绪紧张是十分自然的。但是如果过渡的情绪紧张,就会有害,甚至视为一种痛苦,总是否定或逃避。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教育下不
问:我的儿子今年11岁了,经在家大吵大闹,与他的父亲顶撞至对打,把昂贵的玩具和他父亲手机也摔了,上课不听讲,每门课能考个四五十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就是不管用,怎么办呢?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充满着幻想和好奇心,非常想了解世界和身边的事物,所以,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想玩,情绪显得不太稳定,因而容易表现急躁、易怒。拆除物件正是这种心理特征的表现,并且对发展智力非常有利,做父母的应该改变判断孩子好坏的传统观念,要孩子像大人一样才是好孩子的观念不仅不符合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
问:最近不知为什么,我与妻子的感情很不合,动不动就争吵,有时为了孩子,有时为了父母。我也试着与她好好相处,可有时遇到烦心的事就控制不住自己,经常两人生闷气,真的很无奈,该怎么办呢? 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提出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彼此自我暴露 夫妇间每星期可抽出一点时间,双方倾诉表白、自我暴露。因为经常交换意见属于夫妻间正常的感情疏导,它是维系双方感情的主要纽带之一,又是保持夫妻双方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2.交换一些恭维话 大多数夫妻关系失调都是因为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