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专家推荐:人的情绪、心理甚至性格与饮食习惯、营养摄入有着密切关系,只要注意吃得对、吃得好,远离怒、疑、懒、悲等坏情绪是迟早的事···请看--根据情绪选择食物我们知道,人是
在“2005年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中,被调查的5000人有25.04%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是说每4个被调查者中,就有一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者经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感觉不快乐、郁闷、烦躁、彷徨、怀疑或轻视自己,总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无足轻重。 生活中我们都很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却常常忽视了心理的健康。职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因为长期的心理压力,致使职场人的心态严重失衡,催生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这类问题,会直接影响她们的工作和生活。◆自卑,看不到自身价值王璞25岁杂
英国心理学家最近发现,对于终日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减轻压力与疲劳感的最佳方法便是轻轻抚摸自己所养的宠物。 据英国《每日邮报》23日报道,英国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说,在各种类型的宠物中最能平和人们心态的非宠物狗莫属,而诸如雪达犬(Setter)和长耳猎犬(spaniel)这样的浑身满是长毛的犬类则又堪称其中的上上之选。 调查显示,80%的养狗者感到平时总能做到身心放松,而在不养任何宠物的人群中,只有30%的人表示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于是找来了一组志愿者,让他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身边响起的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欲望愈高的人,愈容易自寻烦恼;奢望愈大的人,愈容易挫折缠身。物质上的清贫,可以拥有精神之乐;欲望上的的清贫,可以舍去烦恼之苦。清心寡欲,是一种境界。因为欲望不高,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无怨、无悔、无忧、无虑,自得其乐,自然有益身心健康。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当代作家冰心也说:“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科学家认为,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的人会健康长寿。因为他们个人欲望不高,不在世俗中随波逐流,不为争名夺利而苦恼,自然化解了心理危机,防治了心理疾病。由
最近,我接到一位患者的来信,他在信里写道:“陈医生,我曾是个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目前已经基本痊愈,但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心情不好,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感觉很累……请问是不是我的病又复发了,还是没有完全痊愈?抑郁症患者痊愈后是否和正常人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感觉很累,甚至觉得周围是灰暗的,对生活失去信心,这是抑郁的表现。然而,抑郁并不总是与抑郁症等同,正常人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抑郁倾向,甚至也有类似的认知方式,只不过是抑郁状态的持续时间或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抑郁症的诊断要综合许多因素考虑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有这样的老年人,他们的语言、思维和动作都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说话也像小孩,举止失当,情绪多变化。这类老人,平日常常会因小事而生大气,甚至与儿孙辈们斤斤计较,使人觉得啼笑皆非。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返童现象”。它的出现,是一种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是老年人主观上缺乏自制能力,客观上缺少别人关心慰藉,与周围人失去正常沟通的一种极端表现,也是大脑功能退化的结果。作家庭中的成员,应宽待这样的老年人。遇上有老年人爱吃的东西,最好象对待孩子一样进行耐心的开导,碰到有意见分歧时,应尽量不计较他们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