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网友在BBS或者其他地方发表网络感怀之类的文章。除了表达喜怒哀乐之外,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表现出一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最多的,是感觉自己越来越孤独,朋友越来越少。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青少年网民在网上的“身份丧失”,使他们倍感网络的随意、自由,网上的相互攻击、谩骂,不受约束的“网恋”、“网婚”,大量的色情刺激等都容易使青少年对情绪的认识产生错位,严重的还会造成情绪障碍。 乍一看,这是很不合理的一种现象。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网络的人来说,更是不可思议。他们会觉得,虽然上网久了,会
有许多网络游戏不但不是一些媒体报道中的“毒瘤”,还有可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比如《征途》就有十分丰富的答题系统,玩的时候就感觉在做开心辞典;《疯狂坦克》这款网络游戏就讲究合作(其实其实现在很多游戏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梦幻世界》有提醒玩家休息的系统;《魔兽世界》则能把你带进《哈里波特》那样的奇幻世界。就玩网络游戏的好处,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学生,下面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同学一:可以放松心情,释放紧张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能熟练键盘和鼠标,就好像竞舞团那样的游戏。同学二: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拓宽自己的朋友圈子
网络虚拟性易引发青少年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和多种情感问题。心理学家荣格说:"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们戴着各种各样的人格面具,人格面具的作用是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公开展示的一面,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我们并不喜欢的人的和睦相处。"沉湎于网络里的人们,由于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往往会撕去"人格面具",这样就与现实社会的需求形成一个巨大的心理反差。网络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各种人际关系障碍和情感问题,主要有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网恋网婚等。网络孤独症是指过分关注人
警惕“网络成瘾综合症” [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心理学博士 路英智] 前几天在咨询室里我接待了这样一位少年朋友,今年上高一的小刘,已经辍学在家半年了,由于父母离异,小刘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那种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为了供小刘上学,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外出打工,小刘平时住学校宿舍,性格孤僻,很少和人交流,也没有几个朋友,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刘接触上了网络,网络上那五花八门的世界深深的吸引上了他,尤其是接触上网络游戏后,小刘更不能自拔,没钱上网就把父亲给自己的学费花了,然后开始借同学的钱,最后连学也不上了。
网瘾少年”增多折射中国家长家教存在误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石家庄一月十二日电(记者 牛琳)针对中国社会存在的青少年网瘾问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坦言,目前中国的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突出,一些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发展成为网络沉溺,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 就这一问题,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网瘾少年”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青少年上网成瘾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误区。 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一点零三亿网民中,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比例超过百分之八十
e时代心理疾病大增 抑郁症使患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饱受折磨。 在今天经济不景气的“e时代”,寻求心理医生协助的案例,比97年金融风暴期间高出20%,而与经济压力挂钩的疾病,也有显著的增加。本地著名心理医生杨新发在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他说,心理压力能使身心备受困扰,如呼吸急喘、失眠、坐立不安、心理焦虑等。而上门找他治疗的案例中,就有许多人是因为经济压力引起心理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和焦虑症。他分析说,97年的金融风暴,不少被裁退者,依然有点储蓄,或把大房子卖了周转,然而经济不景气相隔几年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