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6年了,每天重复着琐碎的护理工作,接触着精神行为异常的患者,过着看似平淡又紧张刺激的生活。人是感性的,会心起涟漪,许多纯真与美好会在某一瞬间像烟花一样绽放,善心就此唤起。精神科病区,听起来让人有些迟疑害怕的地方,有暴躁冲动的患者,破口大骂的患者,行为紊乱的患者,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挑战你的心理底线。我曾见过不安心住院想回家而冲出门外致使护士手扭伤的患者,我也遇见过因不能满足其无理要求而对着护士破口大骂的患者,还有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随处解在病房的患者,处理这些远在想象之外的工作情况却是精神科护
赵劲松,女,43岁,一名普通的精神科护士。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为精神障碍患者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有人说:平凡中蕴藏着伟大,琐碎中孕育着崇高。护理工作看似简单,却很繁琐,护理工作不仅是打针、发药、正确执行各项医嘱,还包括了许多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内容。 她,就是从最基本的生活护理做起的。不记得多少次,病人的呕吐物溅到脸上,大小便弄到身上;也不记得多少次,暴躁冲动的患者冲着她拳打脚踢、恶语相向,但她从不发火,总是说:“我是一名护士,是人们心中的白衣天使,而他们是
孙乐乐,38岁。主管护师,临床心理科一病区副护士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日本内观疗法医学会会员,从事精神和心理卫生工作20多年。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坚持在临床一线。精神科危险最大,责任最重。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而不主动就医或不配合治疗,护理难度非常大。无数次病人将饭菜、口水、痰液甚至粪便弄到手上,脸上,工作服上,记不清多少次被病人辱骂、攻击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护士常常伤痕累累,有些皮外伤也是家常便饭,但她一点怨言也没有,而是更耐心地帮助病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切以病人为中
一提起精神科,大家就会想到那些令人恐惧的精神病人,各种媒体对精神病人的描述也让人不寒而栗。精神病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精神疾患折磨身心,社会的歧视更是让他们的心灵倍受摧残,他们常常受到社会冷落。他们也渴望亲情和友情,但很多人住院期间,常年没有人来探望。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病区里,我们不止是一名护士,还是他们的亲人和朋友,我们必须像对待亲人朋友一样去对待他们,给他们温暖和尊重,用爱心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真诚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用热情点燃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
2017,又是一年,今年过年很多患者都被接回家过年了,病区里仍有二十余个病情不稳定又不适合出院回家的患者。我们的医护人员知晓他们十分渴望能够回家过年同家人团圆,但现实情况也是让人无可奈何的。“安全维稳”是过年期间所有值班人员的值班信条。陪伴看护,安抚好患者情绪,同患者在一起平安、快乐的度过一个祥和年也是所有值班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初一小夜轮到我值班,接班时,患者们都表现良好,并没有出现闹情绪的患者。临近发药时间,一名患者突然冲了过来,瞬间将服药杯全部打乱。慌乱中,我们边安抚患者情绪边制止她,把她带回自己的
过年,是华夏民族生命的追求和情感的寄托,是游子归家,是家人团聚,是热腾腾的年夜饭,是孩子的吵闹和老人家的欢声笑语。 离年还有二十天的时候,奶奶就在电话中问我,今年过年休息吗?老人家年纪大了,总是盼着子孙儿女承欢膝下。 上班那天,推开门一看,眼前的一片白,伴着星星点点的红,心中默念,下雪了,真好。 到了科室,第一感觉是冷清,过年了,大家出院的出院,请假回家的回家,只剩两个人在医院过年。赵姨也没有往日带着笑的招呼声“亲爱的,你来了。”我想,她也想回家过年吧。 换好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