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精卫人的担当】医路同行 为“心”护航
如今,随着大家对大健康的逐渐重视,心理疾病的就诊率也越来越高,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早已不是曾经那个专收重症精神病人的神经病院,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心身疾病就诊患者占比越来越高。
传递爱心能量 打赢新冠“心”战疫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董汉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消除大众的恐慌、焦虑、压抑等情绪,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疫情期间心理防控工作。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董汉振在与大众分享维护心理健康的心得时提到:“健康是生命的意义所在,而精神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疫情发生以来,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病房楼实行全封闭管理,取消一切探视。医护人员就是住院患者的亲人,他们帮助住院患者拨打亲情电话或通过手机视频给家人报平安,开展多样化康复活动,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细心安抚住院患者的情绪,尽最大努力给予住院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关爱。
董汉振为患者进行诊断
作为淄博市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成员,董汉振表示,面对新冠疫情,需要广大市民正视危机,保持平和心态,理性面对。“情绪的稳定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相信我们一定能用我们的意志力去战胜疫情。” 董汉振告诉记者。
跟踪治疗随访 开出线上“心”处方
为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服务,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持续保障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随访服务。采取预约、送药上门等方式保证患者治疗的连续性、避免因治疗间断引起病情波动。通过网络视频、电话沟通等方式,询问患者和(或)家属相关情况,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要及时联系社区关爱帮扶小组协调解决。
工作人员还主动请缨承担隔离人员及封闭村镇的心理疏导工作,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科学知识,传播正能量,构建起了一条条保障防线,成为人民群众身边消除疫情阴霾的一抹亮色。
倾情呵护心理 完善多元“心”服务
为给精神障碍患者及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各类人群提供更权威的心理疏导,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及心理恐慌,促进淄博市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通过热线、网络、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帮助有需要的群众解决心理问题。截至4月5日,共接听热线电话693个。
有一位老太太因家人不在身边,社区通知居家不让外出,她担心自己无人照料,感到焦虑,打电话进行求助。淄博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车群就向她解释当时的疫情情况,耐心地进行疏导,并隔两天给她电话回访,询问她的精神状况和家里生活物资情况。耐心疏导十几天以后,老太太说:“姑娘,你不用再给我打电话了,我好了没事了,家里啥都有,你快忙你的吧。”
每次,当她将患者的病情控制住,帮患者逐渐回到正常人的生活时,车群心中就会出现一股强烈的成就感。因为她治疗的不仅仅是一名患者,而是将一个家庭从痛苦中解救出来。而点点滴滴成就感的积累,也就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淄博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车群进行心理咨询
“我刚参加工作时,精神科医生不被大众接受,但十五年以来,这种状况有了明显改变。”回忆自己的职业生涯,车群说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心理咨询室
利用沙盘进行心理辅导
据了解,淄博心理咨询中心隶属于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汇集了众多医学心理学和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开展了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辅导、咨询和治疗,以及从普通心理咨询(如人际适应、婚姻、学习问题)到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咨询、干预和处理等多种服务。
市民亦可通过QQ,联系淄博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进行网络咨询。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名医介绍】
董汉振,男,主任医师、教授,淄博市精神卫生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山东省医师协会理事、山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淄博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淄博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参与“5·12”四川汶川心理救援,获中国心理协会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记山东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二等功。(心理战“疫”咨询电话13395336529)
车群,女,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淄博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淄博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淄博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委,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专委会委员,中国森田疗法专委会委员,擅长领域:情绪管理、压力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关系等心理治疗,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心理战“疫”咨询电话17560318489)
淄博市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533-8758811(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淄博市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