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14天后再见”一个短暂地拥抱和儿子告别。看得出他眼神里流露出对我的不舍,但是作为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孩子,似乎已然明白,疫情就是命令,是一份责任,是一份使命,更是一份担当。“在家上网课要认真听讲,好好听老师的话,反复看回放,加强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保质的完成作业,上传作业,闲暇之余看些课外书,做一下运动,按摩一下疲劳的眼睛,在家用电、用火一定注意安全。”一堆一堆的唠叨......和无数医务工作者妈妈们一样,带着不舍与牵挂匆匆离去。心里自我安慰到,儿子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肯定没问题。回想起前几日医院病房封闭式管理的消息一出,群里即刻炸开了锅,“护士长,我第一梯队”、“护士长,我单身,我也第一梯队”、“护士长,姐姐们都有孩子需要照顾,我也第一梯队”就这样短短的几分钟,报名已满,我被分在第二梯队,说真的当时心里还有点不爽,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毕竟年龄比新来的同事大,工作经验也丰富一些,却让年轻的同事先上,心里也带着些许惭愧。科室李主任和纪护士长率先垂范带领第一梯队入住病房,她们好像看出了我的小情绪,笑着安慰到:回去吧,在家暂时休息是为了有更好的精力和更好的身体状况来替我们。听了领导的话感觉这也是一种责任,沉思片刻我回答到:“好的,我一定好好的等待着进病房战斗那一天,我来替你们”。

自从第一梯队进入病房后,我每天早上打开手机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群里的消息,牵挂着我的战友们和我们的“特殊家人们”,时刻做着各种准备工作。离第二梯队进病房的日子越来越近,心里越发按耐不住,今天给儿子蒸花卷,明天给儿子包水饺,去超市一趟就像搬家一样把冰箱塞的满满的,教会了儿子做简单的饭菜,把家里都安顿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等待进病房那一日的到来。

我是一名精神科护士,照顾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傍晚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拖着行李进入病房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事物所感动。他们虽然特殊但是也犹如亲人,一句“某某护士,你们也来了,来和我们一起吃住14天”。“是呀,轮着我来陪着你们啦”,说完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简短的对话让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走进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台新的微波炉和空气净化器,还有一箱箱的生活用品和食品,这些物资都是医院领导为我们提供的,心中充满了感激,此时此刻我们更应该把工作做好,把我们的“亲人”保护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简单的把行李收拾一下就投入到夜班工作中去了。
今天是进病房的第二天了,稍有空闲与家人联系了一下,告诉父母我一切安好,请勿挂念,给他们拍照看了医院领导给我们提供的各种物资和丰盛的一日三餐,孩子爸爸晚上下班回来担任所有家务和孩子的学习辅导,儿子也格外的懂事听话,积极的完成作业。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到时带着我们的父母孩子相约一起去看桃花吃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