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丨他沉迷手机游戏
14岁的小志,是家中的独子,从小受到长辈的宠爱,在家中说一不二,有种“小皇帝”的感觉。别看他年纪不大,可玩手机游戏已经有7、8年的时间了。刚开始,他只是看着身边的大哥哥们玩,觉得很酷,慢慢地他也跟着玩起了游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放学后一有时间就玩,作业根本不按时完成,甚至到后来就直接不做作业,第二天上课课代表收作业时,选择“耍赖”,学习成绩自然可想而知了。
父母发现小志玩游戏上瘾,直接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开始控制他玩游戏的时间。可他此时已经停不下来了,家长不让玩,他就偷着玩,心情不好时,他会求着家人,甚至下跪、发脾气,直到玩游戏的愿望得到满足。
小志沉迷手机游戏,晚上玩到太晚,第二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课堂上睡觉,无法正常学习。小志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找到路庆忠主任。
面前的小志,衣着整洁,表情平淡,接触被动,注意力不集中,跟他沟通过程中,他承认自己用在玩手机游戏的时间比较多,不让玩就浑身难受,控制不住地想发脾气,别的事情也干不下去。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朋友,老师同学都不喜欢自己。
路庆忠主任认为,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一方面,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约束和控制,无法自拔,常常因为游戏忘记吃饭、不做作业,停止游戏会出现焦虑、暴躁、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成瘾症状;另一方面,会出现严重的生理心理问题,如视力受损,长时间沉迷游戏出现脑梗等,有时还导致孩子的思考能力降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恶上学等,贻误学业。另外,增加了家长的焦虑和家庭教育失败感,导致亲子关系格外紧张,处于矛盾一触即发的恶劣境地,甚至出现一些互相暴力伤害的刑事案件。
家长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尽到监护人的责任,主动防范,防止孩子沾染上手机游戏。家长要调整心态,理性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全面接纳孩子,不嫌弃,有耐心,倾听孩子的诉求。许多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是因为家庭环境不良,亲子关系紧张,缺少家长的陪伴和鼓励,感到家长不理解自己的需求,孩子遇到困惑、感到无力,不敢或不愿和家长说,久之容易在网络游戏中寻找依赖和陪伴。
家长也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帮助孩子解决实际困难。一些游戏成瘾的孩子反映,父母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抱负强加给自己,强制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导致学业困难、压力大,导致他们借助网络逃避,或寻求成就感。因此家长要立足现状,与孩子协商解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困难,重塑学习动力。
家长还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矛盾性、反叛性、孤独感等心理特点,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理解孩子,在不违背成长价值观和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对孩子做有限度的让步,协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建议家长不要视游戏为“洪水猛兽”,多了解些孩子喜欢的游戏特征,做到知己知彼;若要真正解决游戏沉迷问题,还要多倾听孩子,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孩子携手解决,而非强加阻断。
路庆忠,主治医师/心理咨询师
淄博市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与临床学分会委员、淄博市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参编著作3篇。获2019年度“淄博市优秀第一村医”称号,2020年7-10月,圆满完成在日喀则地区的精神卫生援藏任务,2021年参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第65届全国精神科进修班”,获“优秀学员”称号。
擅长青少年早期亲子关系问题、行为问题、学习困难问题等的咨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的诊治,以及失眠、抑郁发作、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 上一篇:“韩翠萍名医基层工作站”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 下一篇:医校合作 护航大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