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棵树都不同
请问,您是否见过两棵未经修剪而完全相同的树?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好笑,我想大多数人,跟我的答案一样,没见过。那您是否见过两个外貌和心理都一样的孩子?是的,临床上我们发现,即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在心理发展程度和性格上也都各有特点。
那么,我们是否能要求孩子们都一样呢?一样的出色、优秀,一样的礼貌待人,一样的外向、活泼?
以上这些仅仅是我们的期待罢了。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优缺点,就像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棵树,我们能做的,就是欣赏和接纳孩子的特点,给他们力量,让他们有勇气成为更好的自己。
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从一岁多还被妈妈抱在怀里的孩童,到十六、七岁本应英姿飒爽的翩翩少年,都是我工作的日常。从小孩子的心理发育性问题,到青少年情绪、压力、学习问题,成长的烦恼无处不在。工作中,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孩子父母焦急的神情,无助的眼泪,除了尽我所能的帮助他们,我越来越觉得,几乎所有家长都应该适时的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调整不是挫败后的示弱,而是积极的为孩子储蓄能量,蓄势待发。因为,原生家庭才是孩子信心的原动力。
我见过很多心理防御特别高的孩子,在父母、老师面前若无其事,满不在乎,但在与我们的交谈中,几句话就泪流满面,不再掩饰。究其原因,除了信任和共情,还有孩子内心救助的呼喊。是的,孩子的心理,看不见、摸不着,有时又被繁重的学习所掩盖,但虽“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一名儿少心理行为科的医生,我依然认为,让孩子们有心理准备,有心理预期的去努力奋斗,能面对成功,也能从失败中汲取养分,重整出发,才是我们专业人员和家长共同的目标。
我经常跟来诊的孩子们说,不是没有未来,而是太阳暂时被遮住了而已,我看得到你们的付出和困难...每每说到这里,这些被抽动秽语、抑郁、焦虑、强迫等所困的孩子,很少无动于衷,要么眼圈泛红,要么泪流满面。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想跟小朋友和大朋友们说,没有什么大不了,还有我们。每一棵树都不同,但他们都能千姿百态,各自光彩。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帮助孩子们渡过情绪、心理上的关卡,相信在我们的专业呵护下,孩子们一定能眼里闪着光芒,笑里全是坦荡的面对他们成长的路。
供稿:(儿少心理行为科 姜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