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孩子度过“第一反抗期”
晓睿是一个3岁的男孩子,原本比较乖巧的他自从两岁以后就变得非常调皮,经常跟父母对着干,让他做的事情不做,不让他做的事情却硬要做,还常常爱搞恶作剧:新买的玩具一天不到就变成一堆零件;往爸爸的鞋里尿尿;把水洒的到处都是;躲到衣橱里让大人找不着,着急;经常要挟父母要离家出走,等等。孩子的种种表现着实让家长感到头疼,即使打骂之后孩子承认错误,可是时间不长又还是老样子。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两个反抗期,第一个反抗期是一般是3-4岁,这一阶段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任何事物尤其是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什么事情都喜欢寻根究底,常做出一些大人所认为的“破坏行为”。随着自由活动能力的增强和知识的不断增多,孩子开始萌生出自我意识,任何事情都想自己动手去干,即使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做,当父母干涉时就会表现出反抗。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第二个反抗期是青春期。反抗期是儿童心理成长的必然阶段,父母不必感到恐慌,4岁以后情况就会慢慢好转。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成人后都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
当孩子处于第一反抗期时,家长应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有时候,孩子的种种恶作剧行为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此建议广大家长在工作之余应多抽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多些关爱,少些训斥。当孩子有不良表现时,父母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训斥甚至拳脚相加,更不应该不分场合的责骂孩子,让孩子在他人面前没有面子。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努力尝试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此种表现的原因。父母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批评时批评,该引导时引导,该教育时教育,千万不可一概而论。
很多事情父母因为怕孩子做不好,反而会给自己添麻烦,所以很多孩子自己能够处理的事情也全权包办,这样不仅打消了孩子的自主性,也使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父母要充分相信和肯定孩子的能力,不要对宝宝过度保护,应满足孩子独立性的要求,家长只需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支持鼓励即可。这样宝宝既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减少对父母的对抗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3、4岁的孩子模仿力极强,榜样对他们的影响力很大,在生活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家长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关爱有度,既不能娇生惯养、百依百顺,也不能要求过高,约束过严。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统一思想,即使意见不一致,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一方严格管教,另一方护短,这种方式极不可取。
反抗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这个时期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 上一篇:如何有效调节不良情绪
- 下一篇:摆脱“节后综合征”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