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康复的家庭支持
家人了解抑郁症发病过程的特点和康复的规律,以及如何与患者相处是非常重要的。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休息是最重要的,其次要尊重患者的自发性行动。众所周知,家人干涉的多少对疾病的转归有明显影响。研究发现,家人对患者过多的干涉,尤其是批评指责,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使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增高。理解了这一点,对如何避免让患者动起来,不要激励或训斥患者都有重要意义。患者沉默寡言,懒得说话时,应避免勉强与患者交流。但尽量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就在身边,时刻期待着他早日康复。让患者始终有一种安全感。在此期间,有些患者不按时服药,悲观地认为,服了药也没有用处。或经常一个人发呆,慢慢地忘了服药。家人应密切观察,及时提醒,什么时候该服什么药。
在这个时期,自杀是必须引起注意的重要事项。一旦患者暗示或流露出要自杀的念头,与患者讨论有关自杀的话题是难以避免的。首先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然后简单扼要地向患者强调家人的看法。
例如,当发现患者自言自语“还不如死了的好”,或流露出外出时想从什么地方跳下去的念头时,家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用诸如此类的话来训斥患者:“你有这种想法真是不负责任,对得起家人的期望吗?”因为这样一来不但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让患者感到不能被家人所理解,真的不如死了好,变得更加悲观了。
此时此刻,家人应沉着冷静,耐心倾听是什么诱因让患者产生这种想法,尽量让患者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对其痛苦表示理解,向患者清楚地传达自杀对家人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也不敢去想。这个时候,可以这样劝说患者:“听医生说,患抑郁症时,特别痛苦,难以想像的悲观,我们共同努力,挺过这段时期,一切都会变好的。看着你难受,我们也不好受。但是,千万不要自杀,因为你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如果你自杀了,我们也都活不下去了。你活着对我们这个家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发现患者有自杀的言行,应立即和主治医生联系,尽早就诊。
进入恢复期后,家人也应了解恢复的过程和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陪伴。
疾病处于恢复期的特点之一就是病情时好时坏,一进一退。患者虽然也听说有这种特点,可是实际上,当症状稍微好转后又加重的情况下,会感到非常沮丧。这时候,家人可以安慰道:“听说恢复期总是时好时坏,一进一退,果真如此呀,这可是恢复期的特点哟!”这种安慰对患者帮助很大,让他正确理解自己现在的状态,增强信心。
在这个时期,不要催促患者积极活动,只能耐心等待患者慢慢地恢复。任何勉强的行为都起反作用。如果患者在家里待烦了,想出去活动时,就热心搭腔:“好吧,我也正想散步呢,一块出去走一走吧”。患者如果平时家务事管的比较多,家人应该尽量承担家务,让患者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但平常不怎么管家务的人,如果把所有家务都大包大揽,要不了多久就精疲力尽了,也容易使患者产生生活上的被动依赖。所以,患者可以适当和家人共同干些家务,但要避免过劳,能不干的尽量不干。抑郁症的特点之一是自我评价过低,在不伤害其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其恢复正确的自我评价是极其重要的。在家人的过度保护下,家里的一切大事小事、里里外外都由家人去做,患者的自尊心会越来越低,恢复正确的自我评价就越来越困难。
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常常会想换一换环境,患者也许会好转的,例如带着患者去旅游或逛街购物等。如果患者处于恢复期,身体状态允许,也不是不可以的。这时候的计划应安排得比平常要轻松些,而且要有心理准备,即患者旅行后情绪可能没有任何变化。家人希望通过旅行让患者得到情绪转换,实际上,环境的变化不能让患者情绪转换。患者无论做什么,脸上都是闷闷不乐的表情,家人要理解这种状态,这没有什么,这就是抑郁症的特点。
随着病情的好转,在与医生协商后,根据恢复的程度,逐渐地让患者独立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看孩子等。让患者有意识地逐渐恢复自己原来的家庭角色,但不要急于回归社会。患者如果急于去单位上班,应规劝患者:“我认为现在还为时过早,不要勉强自己,等再过一段时间,好彻底了,咱再慢慢去适应。”总之,家属和患者要了解抑郁症恢复过程的规律,顺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
家人在如何关照帮助抑郁症患者方面,为了患者的早日康复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由此家人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一旦家里有人得了抑郁症,不仅仅对本人,对整个家庭都是重大事件。抑郁症患者长期患病,照顾的人慢慢也会感到精力耗尽、身心俱疲。有的夫妻一方得了病,另一方全力照顾,等患者快康复了,照顾者疲劳累积,特别是紧张的神经一下松弛下来,不知不觉自己也患病了。这样一来两人都病了,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泥潭,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为了避免以上的困境,家人应注意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及时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注意适当休息。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人是抑郁症患者康复所不可或缺的力量。不过,家人一定要充分理解患者,创造理想的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环境,这对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门诊部 刘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