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抑郁”
随着抑郁症逐步进入大众视野,所有患者也并非总是以泪洗面,部分人会用表面的乐观开朗来掩饰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这种抑郁类型通常也被称为“微笑型抑郁”。
关于“微笑型抑郁”,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二十世纪的英国,一位抑郁症患者去看病,医生告诉他城里来了一个特别幽默的人,在街上讲了三天笑话,把全城的人都逗笑了,并建议患者去找他聊聊,能对病情有所帮助。患者看了看医生,无奈地说:“我就是你说的那个幽默的人。”
在精神科门诊中,经常听到患者向医生诉说“平日的谈笑风生、光彩照人”,那都是假象。在微笑的背后却有无人知晓的痛苦。“其实内心很痛苦,夜里经常失眠或者睡眠很浅、多梦,近来在工作上经常感到力不从心,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头脑经常感到不清晰,时常感到疲乏无力,也很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但是为了不让同事发现异常,就努力掩饰,有时故意夸张的开玩笑,这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内心越痛苦,就越努力伪装,现在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也伪装不下去了。”有些绷不住的患者,在诊室就号啕大哭起来。
“微笑型抑郁”的本质仍然是抑郁,只是它表面戴着“微笑”的面具,是什么让他们“痛并微笑着”呢?据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种是平时要强、追求完美、自我控制力很强的人,还有那种从小就被灌输“在外人面前注意自身形象”的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在外人面前以非常自律的形象示人的行为模式,这两种类型的人即使在抑郁状态下,在特定的社交场合也会表现得很得体。
另一种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他们的笑容已经成为他们职业的一部分,只要他们能坚持工作,就很难见到他们不愉快的表情;还有就是那些病前社会功能水平较高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脆弱,或因外强中干的内在本质,在出现抑郁情绪后,通过“打肿脸充胖子”这样的行为模式拯救自己的自信。
目前有必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自身抑郁情绪的正确认识,知道自己的心境低落是处于异常状态,去刻意掩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避免延误治疗。
(门诊部 刘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