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详细

微电影《亲爱的小孩》的台前幕后

发布时间:2019/2/11 14:04:07文章来源:

微电影《亲爱的小孩》的台前幕后

第五届中国医影节“金丹奖”微电影颁奖盛典于2018121日晚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108参赛单位,300参赛作品、170部入围作品进行“金丹奖”各奖项的角逐。经过入围投票、提名投票专家评审等多个环节,最终,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微电影《亲爱的小孩》荣获第五届中国医院微电影节“金丹奖”最佳编剧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它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最佳干预期在2岁之前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自2016年成立儿童心理发展中心,专门收治孤独症患儿。在接诊过程中,医生发现很多患儿都是上幼儿园以后,老师发现孩子在目光交流、人际交往、行为方面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才建议父母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就诊,最终确诊为孤独症,几经辗转才开始教育和训练的,有不少患儿错过了最佳训练时机,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给患儿本人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鉴于此,中心决定筹拍一部孤独症题材的微电影,科普孤独症相关知识,让公众认识、了解孤独症,使孤独症患儿能够得到早发现、早干预,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剧情简介:幼儿园老师向小熙妈妈反映,小熙很少主动与人说话,不太会和小朋友交往,总是默默地一个人,和他说话时不搭理,也不敢看别人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喜欢自己独自一人在黑板上画圈,并且有人打断他,他便大哭大闹……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到专业医院就诊。小熙妈妈带孩子找到医院专家,经诊断小熙患上了轻度自闭症,需要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小熙爸爸不以为然,依然以自己的事业为重,为此夫妻俩发生了严重冲突,之后小熙爸爸出差去了外地。无奈之下,小熙妈妈辞去心仪的工作,白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晚上到附近饭店打零工补贴家用。一天,小熙爸爸出差回来到饭店就餐,巧遇在此打工的妻子,惊愕之中了解到妻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所做出的牺牲,惭愧不已,表示要将家庭放在第一位,夫妻二人共同陪护小熙进行康复训练。一年以后小熙康复效果明显,能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出院回家那天,他说出的那句“阿姨再见”和转身跑过去拥抱康复治疗师的场景,让他的父母激动不已。

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创作团队,在淄博市卫计委的指导下,本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则进行剧本创作。剧本初稿出来后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尤其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心的医护人员、训练老师,前后进行了十几次修改,最终定稿。接下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演员海选,确定了各个角色的人选,均由医院职工及其家属、亲朋出演,仅参加本次微电影拍摄的群众演员就多达50位。演员、场地、道具准备就绪后,8月份举行开机仪式,进入了拍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医院职工都是利用上、下夜班及休息时间参加拍摄,期间正值高温天气,有时为了拍好一个小小的镜头,要经过十几次、几十次的重复拍摄,对他们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是他们从不叫苦叫累,力争尽可能地把角色塑造好。这部微电影最难拍的还是小朋友的戏份,男主角小熙只有4岁,为了能够让他配合,摄制组人员和小熙的妈妈、老师们动了很多脑筋,经历了不少波折。还有其他小朋友参加合训课的拍摄,医院各位职工也是踊跃带孩子参与,反复经历了很多场的拍摄。为了取得好的拍摄效果,编剧、导演及摄像老师也是煞费苦心,有时为了修改一场戏,几位创作老师甚至讨论到凌晨一两点钟,摄像老师经常累得躺到地下,为了赶时间,后期制作老师也经常熬通宵剪辑。第一版出来后,院领导亲自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与创作人员集体观看,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再在此基础上补拍了许多镜头,充实到微电影中。

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微电影《亲爱的小孩》,感动了无数人,它的获奖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