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详细

一封简短的信

发布时间:2013/11/7 11:33:25文章来源:
    历经太多的熟面、亲人、文友、老师离去,没有见面的编辑徐怀谦老师,他走了,过去不能见面,今后更是再也不能见着面了,泪水涌出我的眼眶。
  我是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的:徐怀谦同志逝世。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的。徐怀谦,抑郁症,2012年8月22日,那个晴朗的下午,从自家8楼阳台飘然而下……
  我和徐怀谦老师的笔墨交往,在12年前,当时我申请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急需国家级报纸的见报作品作补充,这时就和编辑徐怀谦老师电话联系上了。后来我写成一篇文章《母亲喊我吃饭》发表了,从这就结识了徐编辑。我写“知道”,是因为我与徐怀谦老师有电话联系,有书信联系,并没有见面。尽管如此,徐怀谦老师的高尚情操、高贵品德还是通过电话和字里行间传递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不忘,让我感动。
  这是一封简短的信,牛皮颜色的黄信封,地址姓名是“路英智同志收”,落款是“北京”。这是徐怀谦编辑老师给我的信。
  我控制不住的心跳,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来看,一张2004年7月22日的报纸样报,在一张公用信笺上,徐怀谦老师为我写的是:路英智同志,样报奉上,请查收。并祝创作丰收。致礼!徐怀谦。
  读着徐老师清秀的亲笔字迹短信,我心潮滚滚,浮想联翩,这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正常交往关系;这是编者与作者之间的真诚友谊。让我感动的是近20年来,已经很少收到这样的编辑亲笔回信了。徐老师的工作是认真的、忠实的、敬业的,他是把我这位远在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普通作者装在心里的,虽然只是“知道”,并未见面,但是心却贴得很近。老师徐怀谦说过的:“重在稿子质量。”副刊的好文章应验了他的话,版版精彩,篇篇漂亮。有散文,有诗歌,有漫画,有文学评论,有专访,有言论……如琴弦拨动在读者心上,平和而又博大,美妙而又动听,这些文章不是那么艳,也不是多么奇,却有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叫人爱不释手,细细品味,读后,一颗浮躁的心立刻宁静下来。在这电子的时代,经济的时代,副刊好编辑徐怀谦百忙中写来信,使我心存感激,为之振奋。思索的是要想跑得比别人快,只有去掉浮气躁气静下心来。
  过后,我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会员,梦想实现,再通话,他告诉我老家是山东高密。我邀请他回家时淄博一走,一定见,他答应着,说一定有见面的机会……
  可是,可怕,可残酷的事情就是这样子的突然和毫不留情。徐老师,你走了,永远走不出我的心中,从前没见面,今后更不能见着面的徐老师,你没有走,你永远在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