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精卫人的担当】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放飞心情,身体才能健康
钟南山教授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大量的研究证明,小到感冒,大到慢性疾病,都和情绪有着密切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痛;容易紧张的人则会头痛、血压升高,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一般人的3倍。“钟南山特别指出,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中的人,健康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
那我们应该如何建设自己的心理呢?
专家介绍
车群
副主任医师
心理治疗师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
擅长领域:情绪管理、压力缓解、青少年心理问题、家庭关系、夫妻关系等心理咨询和治疗,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治疗。现任淄博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委员,淄博市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双心学组委员,淄博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委,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测评专委会委员,中国森田疗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随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提高,我们的物质生活在提高,大家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同时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富足的感受,我们身体的健康从原来被动的治病一直到现在的预防。我们讲的这个健康长寿呢?都逐渐地提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心理健康,大家之前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没有精神障碍,那我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其实这是我们认识的一种误区。现在国家也在强调心理健康,在我们专业的角度来讲,心理健康,不是一个症状,也不是一个结果,更多的是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每个人这一生可能都会遇到忧郁的时间,这种焦虑、压力、烦躁不安。比如说在青春期进入成年期,由成年期进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伴随一个心理的不断调整和改变。那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产生的焦虑压力烦躁不安,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并不符合我们临床上所谓的精神障碍的诊断。
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处理不好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也叫做心理健康不健全。我们建议大家:第一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什么叫做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节奏非常快,那么可能我们吃饭的时候还在联系工作;睡觉的时候还在写稿子啊;临睡前在处理明天的事情,好像一直都处在一种非常紧张,快节奏的这种状态当中。其实这种效果并不好。所以说我们提倡大家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可能你的效率也会提高。同时身心的付出或者是消耗量也会减少。第二点,就像我们钟南山院士所说的,我们要提高自己的锻炼。锻炼的概念很多很多,并不说一定是一天要跑多少米,或者说一定要做多少健身。我们培养自己的一个爱好,一个兴趣,或者把自己的注意力专注到一个点上。让我们有一个静心的过程。这样对自己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更好地认识自己,你才能够更好的去疗愈。
第三点疗愈,或者叫做冥想。其实冥想很简单,用到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你每天给自己拿出哪怕就三五分钟的时间,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躺在那儿,或者是坐在那静下心来想一想感受一下你。此时此刻你身体的改变,是疼痛的?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让自己重新有一个休息的过程。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坚持的每天这样做,那你就会获得很好的一个回报。那么剩下的呢?比如说与自己有一个小的约会,哪怕给自己留出一个晚上、一个下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坐在太阳底下发呆,或者睡一觉。给自我身心休息的过程。对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或者学习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帮助。
最后提醒大家。在自己觉得情绪很难接受,或者是很难去处理,就需要及时的寻求帮助、及时的就医,获取最直接的帮助。我们通过前面的冥想和对自我认知的提高,提前知道你自己发生了什么,确认是否需要帮助。如果需要帮助就尽早的就医,不要等到无可挽回。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谓的真正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