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从何下笔写起,只是记录一点零星的碎片感受和记忆罢了。
接到任务的那一刻,我是从睡梦中被拉起,朦朦胧胧似懂非懂的对着电话那头温柔的护士长应声到“嗯,好的,我参加第一梯队”,于是接下来便有了这为期两周的那些故事。令人心生些许敬畏、担忧但又有一丝期待的与患者同吃同住的“封闭式”生活开始了!伴着渐渐沥沥的小雨,拖着有些沉重的行李踏入病房的那一刻,科室的兄弟姐妹们已经都到了,还没来得及反应,只听姐妹们一句快来吃饭吧,立马把我拉回现实,哦,原来食堂已经送来了晚餐,大家的脸上展露出来的是轻松愉快的笑容,看不出丝毫波澜。没有鲜花和掌声,没有呐喊与喝彩,没有壮志豪迈的宣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血肉厥杀的搏击,有的只是家人朋友的叮宁鼓励,有的只是科主任护士长的殷切关心,有的只是同事们在一起的干劲和互勉,更有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患者的热情相待和体谅理解。关在这封闭的病房,呆的久了确实给人一种压抑感,仿佛笼中之鸟不得自由嘲翔天地,无法抬头仰望广袤的星空,无法呼吸雨后泥土的芳香,无法与爱的人执手相拥,无法面朝大海享受春暖花开。可正如硬币有两面,我们却腾出了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近距离相处,不论是从观察他们的仪态举止,观察他们的情绪波动,还是观察他们的所需所想,感受他们内心的抑郁难解,体会他们被病魔折磨的苦楚寂寞,和对生命绝望后的无力感,从而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亦或心灵的创伤。虽力薄,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积累必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去冲破长久以来的桎梏和胸中块垒。第一梯队伙伴们分成两个小组,白班组和夜班组,每人虽各司其职,但由于白班人员精简不得不一人挑起两人的活,另外时间也比平时拉长,从早七点到晚六点,中间午饭也是轮着吃,午休自然是没有的,另外还要打扫全病区的卫生,包括地面、厕所的清扫,每日病区的六次消毒等等,都是累人的体力活,还不包括日常的护理工作。从科主任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从未听到过一丝抱怨或感受到一丁点的愤怒,整日里看到的是一张张笑盈盈的脸,听到的是一声声暖心的问候(吃了吗;快去吃饭吧,菜都凉了;给你留的饭快吃吧等等)。是察觉到你一瞬蹙眉时的温柔呵护,曾去过春暖烟雨江南,听过吴依软语,可是最让我动情的却是用曾经听上去极土极生硬的博山方言对我说的话,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打动人的并不是要有什么形式或媒介而是从内里散发出来的爱的柔软的心香。白班姐妹儿一下班回到休息室倒头便睡,听着渐渐浓重的呼吸声,我知道,她已然入了梦乡,轻轻的,静静的,让她好好舒展舒展,因为明天又要负重前行。夜班的伙伴们更是颠倒了生物钟,人人顶着一双黑眼圈,夜幕降临后穿梭在每个病床前,仔细的观察呼吸,睡眠情况,因为夜间的巡视是重中之重,守护患者一夜安宁是职责所在,当看到清晨的曙光撒到窗沿,我们会会心一笑,终于可以卸下盔甲和重担,迎接新的美好的一天。心中充满希望和阳光,不畏当下的艰难险阻,所有的阴霾和不快都将过去,或许明天,后天,即将迎来灿烂明媚的春光,也将无拘无束的摘下口罩让自己淹没在熙熙攘的人群!
(男三病区 胡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