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凶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考验着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每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从年三十至今,我每天都关注着疫情的变化,每当从电视、手机上看到医护人员在疫情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救治患者的画面时,都感动的热泪盈眶,哭得稀里哗啦,浑身热血沸腾,做梦都梦到自己到武汉支援,为祖国、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除夕疫情爆发后,我不止一次打电话问预防保健科负责人:“到市里开会了吗,我们医院有去支援武汉的名额吗”,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到武汉抗疫一线去,但却没有如愿以偿,作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医护人员,感觉浑身的力气没地方使。就在2月22日,接到医院通知,为防止出现输入性病例,医院病房楼将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全科医护人员全部主动请缨,有好几个年轻护士因为没能参加到第一批而感到遗憾。我对他们说,在家注意身体,别感冒了,保存体力才有机会上第二批。我们科的王春霞和张玉青两位副护士长都主动请缨上第一批,“互不相让”,生怕为医院,为疫情出不上力!我看到她们这份热情不忍心拒绝他们,说,你们俩个一起上吧,我们并肩作战!

我们男二病区14名医护人员迅速组建起抗击疫情的第一梯队,大家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舍小家,顾大家,迅速展开了隔离病区内高强度高频率的工作。大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一个人掉链子,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这次疫情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同吃同住,有了更多的相处机会,原来我的小伙伴们都是一群护佑患者健康的“超人”,他们是保洁员、维修工、配餐员、理发师,他们更是患者的“亲人”。

我们病区因为病人数较多,还兼顾着强制医疗任务,人手一下从38人缩减到了14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怎样才能高效的工作?我和王春霞、张玉青以及我们的老大姐张静一起商量制定出了封闭管理期间的工作流程、排班模式。我们病区的崔哲和司书博大夫,不只会看病、会下医嘱,在清理厕所、发饭、打扫卫生、巡视病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们心思缜密,对我们女护士“怜香惜玉”,为我们这些女将们分担了很多很多……

我们病区护理人员中的老大姐张静,很多方面比我们想的周到,为各项工作出谋划策,后勤保障也很到位。虽说团队中年龄最大,体力可一点也不差,从早上五点多起来,每天忙碌到晚上十一二点,打扫卫生,冲厕所,样样干的像熟练工。
封闭管理第一天,我们王春霞副护士长,崔哲、司书博大夫,不怕脏不怕累,用盐酸冲刷厕所地面,足足干了一上午,王春霞的手上还磨起了两个水泡。病区老弱病人多,坐便器堵塞,无法使用,又不能及时维修,大便时常会弄到便池外边,大家都争抢着去冲刷厕所,先用水管冲刷干净,再用刮水器一点点把水都弄干,大家互相开玩笑的说:“我们专业冲厕所的”,病房有什么脏活累活一起上,抢着干。封闭管理7天以来,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了一个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每当看到亮堂堂的房间和走廊,我们倍感自豪。每到发饭时,李洋、刘逸潇、王星戈、高梦鸽四名护士,“型男靓女”秒变发饭员;我们还是心理疏导员和联络员,特殊时期,每天接听家属很多个询问电话,耐心细致的和每一位家属交流;同时也会为不安心住院、有特殊要求的患者做好安抚和联络工作,此时我们的张玉青副护士长又秒变成心理咨询员。

我们的三八班护士现在都是白班加小夜班、或是白班加大夜班这样连轴转,即便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下,孔凡旭、李肖东护士等还是在小夜班下班之前把餐厅、走廊都打扫干净、清洁消毒。我们的医护人员多才多艺,角色转换自如,患者头发长了,没有发型了,我们的王佳倩护士又变身为理发师。病区门锁坏了,张坤护士又当起了维修员,一会就把门锁修好了。夜深了,病人都已入睡,夜班护士仍穿梭在病房的每个角落巡视,在确保病人安全的情况下,还不忘书写护理记录。

疫情进入攻坚期,我们医护人员与病毒搏斗,和疫情赛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相信有医院领导和各科室职工的鼎力支持,有父母家人做为坚强后盾,我们一定能战胜病魔,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