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 详细

“睡不好”要当“心”

发布时间:2018/6/8 10:24:46文章来源:

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眼下正是春困的季节,退休教师刘大爷近来非常苦恼:他白天晚上睡不好觉,前段时间感觉自己心脏不舒服,早晨起来照镜子发现眼发黄,胃部也有些不适,对照电视养生类节目讲的内容,怀疑自己患上了冠心病、胆囊炎、胃炎等疾病,到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综合医院的大夫建议老人到精神医学科进行咨询治疗。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二病区、睡眠医学科二病区主任马秀青告诉记者,刘大爷属于由睡眠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心因性疼痛,而心理焦虑又加重睡眠障碍形成了恶性循环。经过心理疏导和药物辅助治疗,刘大爷的多种不适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睡眠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睡不好”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长期失眠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现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及睡眠障碍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睡眠障碍和慢性病之间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相关研究显示,长期睡眠障碍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反过来,慢性病也会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发病风险,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根据2016年发布的入睡指南,半小时之内还无法入睡的人群可以判定为入睡困难。睡眠障碍通常分为四大类:睡眠的启动与维持困难(失眠)、白天过度睡眠(嗜睡)24小时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中异常活动和行为(睡行症、夜惊、梦魇),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

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据调查显示,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5%60岁以上的老年人57%会出现睡眠障碍,一些城市中2-6岁儿童中发生睡眠障碍的占27%-50%。此外,孕妇在妊娠末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可达75%,而一些脑卒中、帕金森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病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不能把睡不着不当一回事。很多睡眠障碍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通过心理疏导就可以改善。”马主任说,她呼吁患者不要羞于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形成药物依赖。“现代的新型药物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不必担忧长期服用会造成药物依赖。有的患者有时只是把药物放在床头,并不服用,睡眠情况也得到了改善。”她告诉记者,目前,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据了解,为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疾病困扰,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睡眠医学中心,主要针对各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节律紊乱、发作性睡病与嗜睡、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梦魇、梦游症、睡眠障碍引起的焦虑症、抑郁症等及睡眠相关的疾病进行专业的监测与治疗。中心拥有独立成熟的专业人员团队和国内先进的监测治疗器械,采用中医、西医、物理、心理行为治疗“3+1四联疗法”,因人而异制定诊疗方案确保疗效,并正在配置失眠治疗仪,可用于妊娠、哺乳、驾驶等特殊人群的治疗,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无依赖性,无成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