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孩子沟通要趁早
问:我是一名高二男生的母亲,我一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十分苦恼,我的孩子表面上挺听话,和同学老师交往也不错,但是就是不善于和我们家里人交流,从不说生活上的感受想法要求。我们家里人性格都较外向开朗民主,可他就是和我们没话。最近我发现他好像在交女朋友,因为他总是收发短信并对短信十分重视,下晚自习回来边学习边发短信,行为异常。我很苦恼不知如何找他谈谈,又想帮助他又怕伤害他,您说我怎么办呀? 答:您是一个关心孩子的妈妈,我能够感受到您很焦虑,你也想要做好亲子沟通,但是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并 -
情感挫折考验心理承受力
近日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女朋友突然变心,不念旧情跟了别人,这位22岁的男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从13层楼跳下身亡。因不了解这个男子的具体情况,无法得知他的心理成长过程。但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应属冲动性自杀行为。有资料显示,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那么,对许多人都会碰到的这类恋爱受挫的事件,为什么这位男子却选择了这样一种解决方式呢?一般来说,导致自杀首要的原因是各类精神疾病,主要是抑郁症;其次是情感方面的问题 -
吓出来的心病!
王女士,28岁,已婚,幼儿园老师。三年前结婚,至今未怀孕。1997年元月做诊断刮宫术,术后出现少量出血,患者较惊慌,又听同事讲有癌症的可能,更加紧张,感到心慌、心悸、气促。一周后,经处理出血停止,但患者仍然害怕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育会被丈夫抛弃。诉失眠、烦躁、易激怒、发脾气。3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立不安、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口唇麻木、双脚发麻。自觉会疯、变傻、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个小时至一小时不等。每个星期都发作,发作间歇期间仍有烦躁,担心再发,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别 -
走出自杀的阴霾!
患者叙述:“我是一位大学老师,今年30岁刚出头,在单位负责研究生的招生工作。2003年9月份,我在工作上碰到一件不愉快的事,心情逐渐变得糟糕起来。从那以后,我开始感到工作有压力,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不顺心,心里总有一块石头压着的感觉,生活总是缺乏激情。我常常想哭但又欲哭无泪。到了今年2月份,我的情绪变得愈来愈糟糕,人际关系显得非常麻烦。我有两个领导,他们关系不是很融洽,在处理某一件具体事情的时候,这个领导告诉我应该这么做,那个领导又告诉我应该那么做,我感到进退维谷,不知该站在哪个角度看问题,下不了决定。其实, -
富人心理疆界怎能任意膨胀
最近关于农民工或者流动人口的新闻报道中,“驱赶”“抵制”已成为其中的关键词。挖掘其深层含义,不难发现,其中传递出城市人口,尤其是相对富裕阶层的心理疆域正在日渐膨胀的信息。支持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财富。由于财富和社-会优质资源的分配明显倾斜于富人,富人能给予社-会更多的消费支持,获得的权利和保障也就越来越多,比如高档住宅区及其他高档消费,因为获取了富人的支持,也就会给其相应的回报:要保证他们的居住质量和不被打扰的私人空间,要保证他们在经济活动中占有优先权和足够的份额,在“富人优先”的社-会暗示下,富人自然也就 -
考场上的心理调整四法
一是缓解紧张和焦虑可进行松弛训练。如选择呼吸训练法、肌肉松弛法、转移法、自我暗示法等中一种,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紧张和焦虑。二是阅卷和做题中的心理效应。阅卷可依次,也可不依次,目的是寻找容易做的题目先做,一旦找到易做的题目即全身心投入做起来,一连做了几题之后,自会增加信心,又分散对考试的担忧,缓解紧张。三是阅卷中难题太多或题目做不出来时的心理调整。一般对5道以上问题感觉很难,或试着做题目一题都未成功,考生的忧虑和紧张情绪会上升。此时可不看也不做,停下来先让自己缓解一下,平静一下。迅速作出高考和该门课期望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