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活态度:做个生活的近视眼
周六,我去逛商场,驻足在化妆品柜台前,看笑脸如花的导购小姐为爱美的美眉们介绍产品,不时听到美眉们挑剔着自己的脸蛋:皮肤干,毛孔粗,还有闹心的痘痘……而身旁的一位大姐却不住地夸这个皮肤白晳那个脸蛋红润。 等几位美眉走后,导购小姐诧异地问那位大姐:“大姐,你是近视眼吧?怎么夸了这个夸那个,她们的皮肤没你说得那么好啊?”“噢,我是有些近视。”大姐平静地说。“难怪呢!那你为什么不戴上眼镜?”导购追问。“近视让我看东西时有一种朦胧美,这不好吗?”大姐轻松地反问。“你们这些小姑娘,整天对着大镜子小镜子的,越看越挑 -
解读女性:抑郁妇女更爱疯狂购物
英国新研究表明,一些妇女患上了抑郁症,而他们比以前购物更疯狂。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卡尔伦教授调查发现,79%的妇女只管自己爽而大把购物。有些妇女把购物当成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用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况或者对生活的不满。 矛盾的是,现在钱少了,可花得却更多了。在调查的700名妇女中,有四成女性有抑郁症,六成女性会说感觉情绪低落,而妇女通常认为购物可以让她们感觉更好。卡尔伦的研究发现,情绪高涨或者低落,都可以是妇女逛商场的理由,“这种消费模式,或叫补偿性消费,是作为一种调节紧张情绪而存在。”她说。据赫特福德 -
情绪调整:好情绪就是身心灵合一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三个层次的修养,那就是保持身体、心理、精神的平衡与平常,通称为身、心、灵的健康。”当时我很费解,精神状态也即情绪反映,它应该是心理活动的外在反映吧,它们是可以分开的么?后来有几次,妻子误会我、耍脾气,我自然不高兴,但当时注意提醒自己,力戒烦躁和生气,避免针锋相对。 如此一来,自己首先控制了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平和的言语相对,最终总能握手言和。最后终于明白: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修为,是一种涵养。因为它不必当面伤人,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如 -
女人,爱情的浓度如何调控?
在这个爱情流行疲惫的年代,许多人结婚前一张单人床都觉得大,结婚后一张两米大床都觉得小。于是一种新的情感主张叫“半糖主义”。半糖主义:新的情感主张以前TONNY每天上班前都要和我吻别,现在临走招呼都不打一个。 有事打电话去他公司,他送上一句“我现在很忙”,电话“吧嗒”一声就挂了;两人一起吃饭,以前他频频给我夹菜不说,连鱼都是要挑净了刺才送到我碗里的,现在我精心准备了晚餐,他筷子胡乱一搅,顶多评价几句“这个咸了,那个淡了,这个菜没洗干净,那个炒得不够嫩”。以前总是他给我一些暗示,现在即使我一丝不挂躺在他 -
莫让心理障碍误了孩子前程
专家指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焦虑和强迫症状,一定要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不想活了;见人就紧张,口吃;生活、学习上有奇怪的毛病……这些可能让家长烦透的情况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障碍引发的问题。昨天,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杨志伟博士就此进行了剖析。 近来,深圳几名中学生的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惋惜和关注。杨博士认为,自杀可能是青春期逆反心理和情绪问题造成的。他说,青春期是第一个自杀的高危期。为什么呢?杨博士认为,这与青春期孩子发展面临的心理冲突,性格的不稳定以及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有关 -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另一位家长无需坐班,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告诉他: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孩子从此再没有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