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抑郁
认识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当然,你不可能解决孩子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你可以为孩子提供处理问题的建议,帮他们成长为快乐的、有着良好适应能力的人。 不要对孩子“控制”过严,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如,2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午餐吃什么,3岁的孩子允许选择上街时穿什么衣服,4岁的孩子允许选择假日去什么地方玩,5岁的孩子允许告诉买什么玩具,6岁的孩子则允许选择看什么电视节目……只有从小就享有选择“民主”的孩子,才会感到快乐自立。 鼓励孩子 -
父母扼杀孩子愿望等于虐待
过去经历妈妈骂我“不要脸”,刀刻般印在我脑海里。“我父母是大学教授,思想十分保守,特别是在男女交往方面。我八岁以前是一个快乐的女孩。五六岁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一天,我跟两个和我一样大的男孩玩,一个男孩说玩脱衣服游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游戏,那两个男孩先脱了衣服,然后让我脱,我刚把衣服脱完,就见妈妈跑过来,无比愤怒,不容分说打了我两耳光,还恶狠狠地骂:你怎么这么不要脸。 “回到家,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也很生气。我当时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但父母的态度,特别是妈妈骂我不要脸那句话,刀刻般 -
莫让心理障碍误了孩子前程
专家指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焦虑和强迫症状,一定要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对未来感到没有希望,不想活了;见人就紧张,口吃;生活、学习上有奇怪的毛病……这些可能让家长烦透的情况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障碍引发的问题。昨天,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杨志伟博士就此进行了剖析。 近来,深圳几名中学生的自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惋惜和关注。杨博士认为,自杀可能是青春期逆反心理和情绪问题造成的。他说,青春期是第一个自杀的高危期。为什么呢?杨博士认为,这与青春期孩子发展面临的心理冲突,性格的不稳定以及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有关 -
探索宝宝的情绪和记忆
如果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情绪的愉快和不愉快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宝宝更是如此。让我们举例说明。一只狗走近宝宝,这样的情境经常可见。狗在接近宝宝之前,宝宝处于什么样的心情或情绪状态,可能会大大影响他对狗的兴趣和感觉 如果他正感觉安全和舒适,他很可能会觉得小狗可爱、好玩,他会对小狗产生好奇心,希望抚摸一下小狗; 如果他正感觉疲劳和心烦,或正对某人某事产生抵触情绪,他就会讨厌小狗的接近,甚至产生反感或者害怕,认为小狗对他不友好。 关键词:情绪可能引起、改变或打断孩子获取信息的状态让我们进 -
孩子的屁股千万不能打
人们常说:“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下出好人。”父母在体罚孩子时,总认为自己是在纠正孩子与社会不相容的错误行为,希望能将他们重新引到正道上来。但是,父母看到的只是短期的效果,即体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父母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自食苦果的行为。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摩雷·史特劳斯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调查了807位母亲,发现约44%的母亲都打过孩子,体罚孩子的频率 -
警惕教育“软暴力”
在教育中有另一种暴力,它的伤害力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与家长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这就是“软暴力”。 笔者所在的浙江《都市快报》日前刊发了一则题为《九岁小学生罪状十八条》的报道。报道缘起于一位姓柴的女士给报社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她9岁的儿子小D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班里的同学一致给他提意见,说他有18个缺点,孩子全蔫了。记者调查核实了情况:孩子放学带回一张16开的纸给家长看,上头密密麻麻写满了铅笔字,都是小学生的笔迹,不少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主题是“我们大家评小D”,共列有18条,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