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宝宝的情绪和记忆
如果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情绪的愉快和不愉快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宝宝更是如此。让我们举例说明。一只狗走近宝宝,这样的情境经常可见。狗在接近宝宝之前,宝宝处于什么样的心情或情绪状态,可能会大大影响他对狗的兴趣和感觉 如果他正感觉安全和舒适,他很可能会觉得小狗可爱、好玩,他会对小狗产生好奇心,希望抚摸一下小狗; 如果他正感觉疲劳和心烦,或正对某人某事产生抵触情绪,他就会讨厌小狗的接近,甚至产生反感或者害怕,认为小狗对他不友好。 关键词:情绪可能引起、改变或打断孩子获取信息的状态让我们进 -
孩子的屁股千万不能打
人们常说:“不打不成人,黄荆棍下出好人。”父母在体罚孩子时,总认为自己是在纠正孩子与社会不相容的错误行为,希望能将他们重新引到正道上来。但是,父母看到的只是短期的效果,即体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父母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自食苦果的行为。 儿童行为心理学研究发现,在1~3岁时经常遭受过体罚的孩子,易变得虚伪,冷酷,多事,擅长说谎,有暴力倾向;这些行为会在体罚后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开始产生。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的摩雷·史特劳斯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调查了807位母亲,发现约44%的母亲都打过孩子,体罚孩子的频率 -
警惕教育“软暴力”
在教育中有另一种暴力,它的伤害力要远远超过肉体上的伤害,对学生与家长造成的压力远比体罚的后果更令人恐惧,这就是“软暴力”。 笔者所在的浙江《都市快报》日前刊发了一则题为《九岁小学生罪状十八条》的报道。报道缘起于一位姓柴的女士给报社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她9岁的儿子小D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班里的同学一致给他提意见,说他有18个缺点,孩子全蔫了。记者调查核实了情况:孩子放学带回一张16开的纸给家长看,上头密密麻麻写满了铅笔字,都是小学生的笔迹,不少字是用拼音代替的,主题是“我们大家评小D”,共列有18条,还有 -
注意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幼儿教育中缺乏对孩子团队精神的培养。首先,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游戏可以说是孩子的重要课目,它是一种对社会活动的模仿,深受孩子喜爱,因而也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的精神。比如,将孩子分成几个小组,选择需要互助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让孩子比赛,赛完后分析获胜和失败的原因,让孩子知道只有服从集体利 -
让孩子勇敢面对
社会各界都在强调素质教育,希望我们的孩子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家长,一方面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在生活中要舍得“放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和麻烦,这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一环。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小事。 孩子在结束了一天的幼儿园生活后,总要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活动场所“疯”一阵。这天,他玩着玩着,又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兴趣的小船似的可以晃悠的大积木。当时已经有一个小女孩回骑在上面了,但儿子却不顾一切地挤到女孩身后,硬要骑上去。自然地那女孩不让,于是就 -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教育专家提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呵护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家长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才是成长的自然法则。 一位出差在外的家长,因为孩子习惯了每天有人叫醒才起床,不得不定点给家打电话完成“任务”,否则孩子很有可能上学迟到。另一位家长无需坐班,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闹钟响过依然沉睡,一直睡到两节课过后自然醒来,面对孩子的惊慌失措,家长平静地告诉他:自己的问题就得靠自己解决。孩子从此再没有将自己的事“分摊”给大人。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