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寅初“坦然是我的长寿药”
上世纪80年代人们比富态比肚子,90年代人们比房子比车子,21世纪人们比健康比身子。对于中年人来说,缺乏健康知识,没有健康观念是将来生活的大敌。半生戎马匆匆,半生悠悠从容。半百人生如烟,半亩桑田随缘。 半客半友谈笑间中年人应给健康以时间,给健康以空间。马寅初老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中国“人口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6亿人口正好,不能太多,多了以后,森林不够,土地不够,水资源也不够,粮食也不够。观点非常好,结果挨批判,教育部部长撤职,北大校长撤职,人大、政协纷纷撤职。这么大打击还不气死了?本来理 -
乐活态度:做个生活的近视眼
周六,我去逛商场,驻足在化妆品柜台前,看笑脸如花的导购小姐为爱美的美眉们介绍产品,不时听到美眉们挑剔着自己的脸蛋:皮肤干,毛孔粗,还有闹心的痘痘……而身旁的一位大姐却不住地夸这个皮肤白晳那个脸蛋红润。 等几位美眉走后,导购小姐诧异地问那位大姐:“大姐,你是近视眼吧?怎么夸了这个夸那个,她们的皮肤没你说得那么好啊?”“噢,我是有些近视。”大姐平静地说。“难怪呢!那你为什么不戴上眼镜?”导购追问。“近视让我看东西时有一种朦胧美,这不好吗?”大姐轻松地反问。“你们这些小姑娘,整天对着大镜子小镜子的,越看越挑 -
解读女性:抑郁妇女更爱疯狂购物
英国新研究表明,一些妇女患上了抑郁症,而他们比以前购物更疯狂。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卡尔伦教授调查发现,79%的妇女只管自己爽而大把购物。有些妇女把购物当成是一种调节情绪的方法,用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况或者对生活的不满。 矛盾的是,现在钱少了,可花得却更多了。在调查的700名妇女中,有四成女性有抑郁症,六成女性会说感觉情绪低落,而妇女通常认为购物可以让她们感觉更好。卡尔伦的研究发现,情绪高涨或者低落,都可以是妇女逛商场的理由,“这种消费模式,或叫补偿性消费,是作为一种调节紧张情绪而存在。”她说。据赫特福德 -
情绪调整:好情绪就是身心灵合一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三个层次的修养,那就是保持身体、心理、精神的平衡与平常,通称为身、心、灵的健康。”当时我很费解,精神状态也即情绪反映,它应该是心理活动的外在反映吧,它们是可以分开的么?后来有几次,妻子误会我、耍脾气,我自然不高兴,但当时注意提醒自己,力戒烦躁和生气,避免针锋相对。 如此一来,自己首先控制了不良的心理状态,以平和的言语相对,最终总能握手言和。最后终于明白: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修为,是一种涵养。因为它不必当面伤人,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会,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如 -
女人,爱情的浓度如何调控?
在这个爱情流行疲惫的年代,许多人结婚前一张单人床都觉得大,结婚后一张两米大床都觉得小。于是一种新的情感主张叫“半糖主义”。半糖主义:新的情感主张以前TONNY每天上班前都要和我吻别,现在临走招呼都不打一个。 有事打电话去他公司,他送上一句“我现在很忙”,电话“吧嗒”一声就挂了;两人一起吃饭,以前他频频给我夹菜不说,连鱼都是要挑净了刺才送到我碗里的,现在我精心准备了晚餐,他筷子胡乱一搅,顶多评价几句“这个咸了,那个淡了,这个菜没洗干净,那个炒得不够嫩”。以前总是他给我一些暗示,现在即使我一丝不挂躺在他 -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2.被接受、被尊重;3.得到别人的赞赏;4.在家里有地位。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四种不适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