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纳焦虑 应对高考
“高考焦虑,不光是学生考试的焦虑问题,更严重的是家长焦虑。我看到的不是焦虑的孩子,倒是焦虑的父母。”谈起如何应对高考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一病区、睡眠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张勤峰一开口就这样说。“现在的孩子实际都挺坚强的,考了很多年的试了,绝大多数孩子对高考能够应付自如,反而多数是父母过度重视。”他奉劝家长应该有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淡化处理,家有考生,也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以免对孩子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焦虑是一个积极心理因素,对于焦虑要接纳而不是排斥。”张主任说,人脑无法把控自己的情 -
黄金期尽早干预让孩子走出“孤独”
语迟,不会说话或很少主动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 不听指令或听指令的能力差,无法理解基本的语意。 社交沟通能力受限,退缩,很少与小朋友玩,无法正确表达想法,会模仿别人的动作。 与人交流时目光对视时间短暂或无法对视,叫而不应,想要什么直接指或拉着家长拿。 重复、刻板的动作比较多,如反复拍手、反复转圈、跺脚、玩酒瓶盖、看风扇转动等。走路会踮脚,不正视前方,常跑来跑去。情绪不稳,急躁,不顺心时容易焦虑、发脾气,经常大喊大叫。 这些都是儿童孤独症的一些常见症状,如果孩子表现出以上症状, -
关注抑郁症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
抑郁症患者自身非常痛苦,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严重者还可引起自杀。目前抑郁症患者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多。抑郁症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据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程度不同的出现过抑郁状态。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在临床上就诊人数之少却与发病人数间存在巨大反差。人们对待精神和心理疾病,不像对待躯体性疾病,一旦得知患了躯体性疾病,求医心情会非常迫切。而对精神或心理疾病则不然,这正是我们多年的传统和文化在起作用。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病人受会到来自社会和外界的另眼相看,甚至是嘲弄,病人会处于不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旦发病 -
抑郁症,什么才是真相
“最近太抑郁了”,“我都感到快抑郁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述。但据精神卫生专家说,能说出来的抑郁很可能不是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2015年增加了18%以上。抑郁症不仅高发,而且容易复发,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自杀。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董汉振介绍,面对抑郁症,首先要区分抑郁症和抑郁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表现为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一般持续2周以上呈现抑郁状态、且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同时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方 -
一位“失眠”患者的一次心理感知实验
不仅仅是失眠,其实睡眠障碍是一组疾病,如梦游、睡行、睡惊等,也可能成为健康睡眠的大敌。在今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前夕,我们围绕“健康睡眠,远离慢病”主题,采访了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部分专家,就改善睡眠为读者支招。这一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我们应读者所需又采访多位专家。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睡眠障碍,单纯性睡眠障碍很少见,多伴有心因和精神性因素。由于成因的多元和复杂性,睡眠障碍是一种极容易误诊的疾病,因此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找准病因,对症施治,才能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否则,如果误诊误治,只会给病 -
惊恐发作?您拨打过这样的120吗?
惊恐发作(急性焦虑发作)不是心脏病。李女士,今年52岁,会时常半夜突然感到喘不过气来,心慌的厉害,有强烈的窒息感,感觉自己突然快要活不过去了,家人一片惊慌赶紧拨打120。到了医院急诊护士为李女士带上氧气面罩,接上心电监护仪。可令医生感到奇怪的是,李女士的心电图除了显示心率比较快以外,并没有急性心梗或冠心病的那种特殊表现,也没有其他的异常。挂上一瓶普通的葡萄糖盐水,静脉点滴十分钟左右,李女士心慌的感觉没有了,一切恢复正常。急诊医生建议李女士注意观察并做进一步的检查。几天后,李女士在家人陪伴下再次来到医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