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乖”孩子可能会交往困难
生活中,人们会用“乖”来形容一些孩子,他们容易管教,不争抢也不吵闹,让父母非常“省心”。但心理专家却提醒家长,对这样的“乖”孩子应多加注意,他们有可能是“退缩儿童”。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有些孩子虽然已经掌握语言,但经常保持缄默,不主动与人交往。与陌生人接触,令他们惶惶不安。对他们来说,在家玩玩具、静静地看电视、看书是最好的安排。实际上,这类孩子有可能属于“退缩儿童”,容易产生交往困难、言语表达差、在陌生环境紧张焦虑、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问题。王丽敏说,退缩行为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天 -
与领导谈话怯场,怎么办?
单刀直入承认怕 为避免紧张心理的加剧,在你走进办公室见到领导的那一刻,不妨先直截了当地承认:“见到您,我心里非常紧张!”见来者先说怕,许多领导往往会这样说:“怕什么?我是老虎啊?我又不吃人。”有的领导或许会想:难道我平时很严肃,很正经。如此一来,一些领导就会表现出格外的热情和随和,即使你一时仍然紧张,他们也会因你的坦诚而给以谅解。从另一方面来说,自己承认有点怕,并公开说了出来,等于放下了心理包袱,情绪就会慢慢地轻松起来。通常是这样:你越不承认紧张,心理反而会越来越紧张。随身带个小玩艺 心情紧张,这与你和领 -
这孩子怎么了?
小蒙,17岁,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从小学起,小蒙就老实听话、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可是,自从高二下半学期以来,小蒙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从班级前几名到了四十多名,而且,经常因为“脑子乱”请假回家休息,但是又担心落下功课,回到学校在课堂又不能专心听讲。无奈,焦急的妈妈带小蒙来院咨询,希望得到帮助。 经过会谈,了解到:小蒙之所以学习成绩下滑,是因为近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是上课还是考试,总是瞻前顾后,思来想去,纠缠在一些无聊的问题当中不能解脱,以致考试时试卷做不 -
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
运动可以有效地用来治疗抑郁症,但是常常被人们忽视。有研究表明,躯体健康与精神健康之间有明显的联系,每天锻炼1小时,既可以促进改善躯体状况,又可以使人的精神面貌更加健康。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运动同药物疗法一样有效。重度抑郁症患者体育锻炼4个月,疗效可达到百分之六十到七十。而且,运动治疗抑郁症有许多优点:①不存在药物不良反应。②可持续性。不像药物治疗,受种种因素限制,使病人难以长期服用药物,而运动则可以持续长久进行。③后继效应佳。疗程结束后,那些进行体育锻炼的患者的抑郁症状继续在改善,不像药物治疗那样,症状改善 -
抑郁症是由精神刺激引起的吗?
到目前为止,抑郁症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多数抑郁症病人诉说自己是在心理或社会因素(即所谓的精神刺激因素)的刺激下出现抑郁情绪的,例如工作加了班、任务忙了些、调动了工作、受了点批评,或因为家庭矛盾、人际关系不睦等,于是出现终日沉闷不乐、忧心忡忡、坐卧不安、睡眠不佳等,病发后有的家属去责怪这些“刺激”,甚至想追究造成这些“刺激”者的法律责任,这样做其实是不公正的。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精神刺激因素出现在抑郁情绪之后,即先有抑郁情绪,在抑郁情绪的基础上遇到些对一般人来说不成刺激的“精神刺激”。这些所谓刺激 -
抑郁症会发展为“精神病”吗?
抑郁症患者常常感觉脑子迟钝,像生了锈一样,对本来感兴趣的事不再感兴趣,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愿与人交往,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很多患者担心这样下去会精神崩溃而患“精神病”。 其实,抑郁症是抑郁症,“精神病”是“精神病”,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所以抑郁症发展下去还是抑郁症,不会发展为“精神病”。 大众观念中的“精神病”,实际上是医学上所指的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严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表现有三大特点:①患者常有一些幻觉等病态体验,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