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突发灾难引发的“心理地震”

2011/4/7 8:29:31 点击量:


  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后,其核电站泄露事故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多个国家均有谣言称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引发各地出现碘盐抢购现象,据说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也出现了抢购碘盐和碘片现象。

  抢购碘盐者担心日本核电站爆炸对人体有影响,买点加碘盐回去吃预防核辐射,有的则担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没法再提炼安全的食用盐, 还有的是担心价格上涨,以后买就亏了。可见,对事件的过度关注加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虽然这样的谣言听来令人啼笑皆非,却折射出“心理地震”比强震、海啸乃至“核危机”更可怕。

  那么,大家抢购食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起作用呢?

  第一,导致这场风波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科学普及知识不够。大部分人都有跟风和从众的心理。如果是在日本,亲自遭遇了这次地震,就算我家里有很多的食品,但是我可能还是不放心,可能还会出去疯狂的采购。但如果是一种错误的信息,或者是和科学不符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解释和科普知识的宣传,让大家心情平静下来。

  其次,这是在出现不确定的危机时,一种谋求外部支持的行为,因为人们内心恐慌,以前是相对平衡的,突然出现外部事件的刺激,给人们带来了极强的不适感。人们购买的其实不是盐,而是一种安全感,是一种支持。

  第三,人们对突发灾害的不确定感导致盲从。碰到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会打破人们的确定感。不确定感会给人造成恐惧、焦虑、创伤,恐惧就会引起分辨能力的下降。在人刺激特别强的时候,思辨能力会下降,然后迅速的同化,尤其是身边的亲友告诉你某事时,你马上就会出现某些想法然后马上付诸行动。

  在类似事件出现后,人们应该如何合理应对呢? 

  大凡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总会有各种谣言如影相随。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地震后,与之相关的谣言也大量出现。谣言的泛滥显示了灾难之后人们对于信息的高度求知欲。但由于信息的不透明和知识普及的不到位,谣言也会带来一些无谓的恐慌。专家建议,当不确定的东西出现以后,权威机构把不确定性的东西谈出来才是最大的确定,增加公众对事件的免疫力。最重要的是依据事实来谈问题,不去做过多的推理和猜测,如果你要做推理和猜测,必须要说明这只是假设的。

  灾难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关注灾难是合情合理的,但过度关注只能扩大灾难的范围和程度。一旦有大的突发事件发生,普通市民和网友,可以通过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来消除自己的恐慌和顾虑,但个人力量还是有限的。这时,最关键的是,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不断帮助公众对事件的正确认识,通过媒介来告诉大家怎么去应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