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吁正视“少年自杀”呼唤“爱的陪伴”
近期海外及上海接连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令社会各界在震撼中开始正视孩子们的心理危机,并寻找解决良方。三日在上海举行的畅销心理小说《我遗失了时间》互动会上,心理学专家、学者们“剑指”未成年人的“领路人”,呼唤父母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爱的陪伴”。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青少年的心理能力弱化了;以前小孩子的人格偏差没有现在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科室主任季建林感叹道。据他分析,孩子们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以前有多个子女做寄托,而现在父母的‘望子成龙’之心都集中到了独生子女身上”,季建林认为, -
17岁男孩沉迷“网上同居” 家长担忧管教难入手
“老婆,你回家了吗?”看到这样的网上留言,相信没有人会大惊小怪,反而会觉得挺温馨的。但如果留言的是一名中学生,很多人就会吃惊了,而孩子的家长更是感到忧心忡忡。 南昌市民黄女士向本报反映,她今年17岁的儿子在上高二,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刚开始她以为孩子是上网查资料,后来才发现儿子是在玩一种同居游戏。让黄女士烦恼的是,自从儿子沉迷这种游戏后,便没有心思学习,甚至逃课到网吧玩此游戏,黄女士担心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又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 每“同居”一天“亲密度”就增加 随后,记者登录并注册这款游戏。 -
焦虑症 孩子总是傻傻的
降低孩子的焦虑“指数”面对焦虑症孩子,父母家人要反思:在养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给了他过多的压力刺激?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1、父母率先甩掉忧虑父母的敏感、多虑、缺乏自信等一些焦虑人格的表现,常常可以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所以,父母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面对孩子的焦虑表现,父母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沉着、冷静、自信、果断,避免大惊小怪;将内心的焦虑彻底甩掉或克制自己,在孩子面前不显露出蛛丝马迹。因为,此时父母脸上流露出哪怕一点点的焦虑,对孩子来说都无异于雪上加霜。 -
孩子“家里蹲”错在父母
我们的童年是在斗蟋蟀、抓蝈蝈、跳房子和小伙伴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爬树摘枣、下河捞虾中度过的。可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发现,自己的宝宝却喜欢整天赖在家里,通过电视、游戏、漫画等消磨时间。他们的QQ上有大串“好友”,却不知隔壁孩子叫什么名字——就算撵他出门,他也会撇撇嘴:在家有吃有喝有看有玩,吹着空调多舒服,何必出门挨冷受热?这些总喜欢赖在家里,吹着空调,盯着电视,看着漫画,打着电游的孩子,就是让父母头疼的“家里蹲”一族。不错眼的“电视宝宝”我和爱人平时工作忙,没法照顾孩子,便把两岁的女儿甜甜托给公公婆婆带。公婆住 -
孩子不听话?给父母支招!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处理教训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如长期使用将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成人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家长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家长如果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了“抗命”的态度。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不 -
未婚流产少女的心理康复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的性早熟及性体验的增多,少女青春期人工流产也有所增加。与正常的适龄女性结婚怀孕不同,由于少女的身体、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未婚流产对少女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对少女来说,除了身体的成熟以外,性心理成熟更为重要。其实,那些正处在成长期的少女并不了解自己,在强烈的性好奇和性模仿心理驱使下,稀里糊涂地做了傻事。她们事前事后心理状态大不相同,从新奇和兴奋到恐惧、自卑、冲突等接踵而来。调查发现,有百分之27.3的少女性交后怕怀孕,百分之21.3的很懊悔,百分之2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