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疗法
2018/12/5 14:43:33 点击量:
催眠疗法是通过催眠师的引导,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来访者进入一种意识恍惚状态,让潜意识接受暗示,进而改变身体或心理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催眠不是睡眠,在整个催眠过程中意识是清晰的,是安全的,不会失去控制。
催眠流派分类:
1、权威派:更强调治疗师,关系是不对称的,催眠师在催眠中占主要作用。
2、标准化式:更强调来访者,来访者是否具有易催眠性很重要,有催眠性的患者将接受标准化了的、结构化的沟通。
3、合作式(艾瑞克森催眠):更强调催眠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和交流,易催眠性是良好催眠关系的体现。
催眠的基本理念: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与伦比的。
2、催眠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3、每个人都有发展的能力和资源。
4、恍惚状态能加强和拓宽人的资源,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5、治疗应着眼于生活方式的适应而不是错误的纠正。
6、无意识过程可以是创造性地、自主地起作用。
催眠的原则:
1、利用:被催眠者的所有个人特点,都可以为催眠师用来引出变化。
2、去固定(稳定)化:打破来访者已固定、僵化的模式,让来访者能够重新灵活思想,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不经意性:为了避免阻抗,有很多交流办法可以用来把要传递的信息间接地告诉被催眠者。
4、阶梯式小变化原则:把大目标换成了一系列小目标,在不被催眠者注意的小地方进行干预,虽然是小地方,但来访者的固定模式还是被打破了,很多小的量变之后产生质变。
5、保护无意识:恍惚状态下无意识加工的内容,或者在此状态下找到的解决办法,可能不被来访者意识层面所接受,但它有创造性,这时通过引开注意力、失忆的暗示来完成无意识地保护,直到个体意识能接受的时候。
催眠的四要素:放松、深呼吸、想象、暗示。
催眠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除适用于一般心理障碍之外,还适用于吸烟、饮酒和进食障碍等对生活习惯的控制,性障碍、疼痛、失眠、神经性皮炎、瘙痒等心理疾病。
禁忌症:催眠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者、严重抑郁以及癔症患者。
临床应用案例反馈:
案例一:来访者顽固性失眠十多年,尝试过很多治疗方法,但仍然有3/4的时间靠安眠药来维持睡眠。第一次做完催眠后,当天晚上睡得很好,后几天没有什么效果,做了第二次催眠后接下来的一周都睡得挺好,做完第三次催眠后前四天睡得挺好,后三天又有所反复,做完四次催眠后,疗效就比较稳定了,来访者重新获得了自然睡眠的状态,解除了用安眠药来维持睡眠的痛苦。
案例二:来访者因考试紧张、焦虑前来咨询,做了三次催眠后,来访者的身体紧张状态就放松下来,绷紧的神经也松弛下来,逐步恢复了从前那种沉着、冷静的考试状态。
作者简介:翟淑华,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专职心理治疗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副教授,参加了沙盘治疗技术、绘画技术、正念减压、催眠技术、格式塔疗法、意象对话技术、森田疗法、内观疗法、心理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等培训学习。
擅长领域:青少年心理问题;婚姻家庭、情感问题;人际沟通;情绪压力管理和自我成长的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
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电话:
0533—5264257 5264253(白天) 8758811(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