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康复之路(一)
2017/5/15 14:29:08 点击量:
我是一名公务员,有着稳定的收入,可爱的女儿、善良贤惠的妻子,看似幸福美满的生活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变得不愿与人交往,起初只是在单位躲避各种应酬场合,与同事交流沟通也只是点到为止,后来连亲戚朋友都不愿接触甚至连礼仪式的问候都很困难。亲朋好友的猜忌和疏远更加让我痛苦不堪,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这使我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我来到了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这是我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我选择在临床心理科一病区内接受治疗。我的接诊医生是主任张勤峰,这是一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心理专家。张主任根据我病症表现给我确诊为重度抑郁症,那我就从我的抑郁的成因、抑郁的感觉、康复经历来说说我摆脱阴霾的整个过程吧。
一、抑郁的成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抑郁的成因有器质性病变、人格因素、应激事件。就我个人来说,我的抑郁成因与成长环境有关,幼年时的成长环境形成了我的个性因素。从记事起因为父亲易怒的性格脾气使我十分没有安全感,一般父亲在家,家里气氛都是比较紧张的。我记得小学时,父母经常吵架,常常让我陷入恐惧与无助中。
二、抑郁的感觉
说起来,第一次的抑郁是最痛苦的,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体会得到那种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希望自己能一直睡下去;每天半夜醒来的痛苦、后悔、担忧未来、被巨大的黑暗吞噬;完全不想动,甚至连吃饭也不愿意;想离开,永远的离开;开始变得冷血,憎恨他人,跟家人吵架,我半年不愿意跟父母打电话,不愿意接他们电话;在愤怒与自责,在后悔与担忧中不断地冲突。
三、我的康复之路
其实,如果真的要说,怎么康复的,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药物(在不能自控时期)+安心睡眠(放下后悔和担忧)+认知调整(情绪平复能思考时期)+ 行动(跑步、学习、简单工作)+ 宽恕和爱。
1、远离压力源
我抑郁发作过2次,第一次2年左右,第二次两个月,我康复的比较好,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离开了压力源。第一次,我1年多没上班,第二次,我休假23天。
2、家人的关爱和陪伴
第一次,我能走出来,是因为爱人的不离不弃。那段岁月,不堪回首,有时候觉得确实亏欠她,也感谢她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我温暖,给我爱。
3、行动
其实,行动算是一种行为治疗。一是转移注意力,让自己能从过去的后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中抽出来;然后每一次行动完成后,那种成就感带来的一次次的快乐。那种快乐是可以累积的,累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带来质变,在质的飞跃的那一刻,也许就是你走出阴霾的那一刻。
4、内观治疗
在这段治疗的过程中,主任对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少儿时期的家庭成长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鉴于我当时的情况,张主任决定先予以药物治疗来稳定情绪和改善睡眠,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开始进行内观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的状态有所好转,可以进行内观治疗。在进行治疗前,张主任召集患者及医护人员开会,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内观疗法的起源、发展及特点,并强调了进行内观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张主任还讲解了他的体验感受,他的讲话让我对治愈抑郁症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接下来,我们进入为期五天的内观治疗,我被安排的内观对象顺序是父亲、母亲、爱人、女儿、奶奶。对父亲和母亲的内观占用了三天的时间,因为他们对我的性格影响最大,也是我的病因之所在。当我独自一人坐在屏风后的椅子上时,认真细致的回顾每个成长阶段时,特别是回顾上小学的那个阶段,感觉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交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画面,感觉又重新注入我的心田,不禁让我热泪盈眶。
内观疗法结束后,我内心的“症结”似乎瞬间消失,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康复后,我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内观科的张勤峰主任及其医护人员,是他们给了我人生的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