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孤独症6岁前是关键
2009/6/27 10:31:20 点击量: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通常在3岁以内起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医师姚梅玲说,该病具体病因不明,可能和遗传、感染、免疫等多因素有关,所以没法预防,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怎样早发现呢?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是孤独症的三大症状。
其中,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落后,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姚梅玲说,虽然有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比如:你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孤独症患儿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还有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等。”姚梅玲说,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6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治疗,约半数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姚梅玲说,目前,治疗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具体该怎么做呢?姚梅玲建议:
1.多在孩子面前装傻。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给孩子思考、表达的时间。
2.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家长经常给他做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他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他人的情绪。
3.多实物鼓励。患孤独症的孩子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
4.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漠视。不关注他,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
5.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疗效。
其中,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落后,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姚梅玲说,虽然有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比如:你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孤独症患儿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还有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等。”姚梅玲说,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6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治疗,约半数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姚梅玲说,目前,治疗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具体该怎么做呢?姚梅玲建议:
1.多在孩子面前装傻。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给孩子思考、表达的时间。
2.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家长经常给他做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他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他人的情绪。
3.多实物鼓励。患孤独症的孩子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
4.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漠视。不关注他,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
5.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