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学生如何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

2008/9/25 11:29:28 点击量:

    最近,有不少已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前来咨询,诉说自己感到心里很不安,一想到即将离开父母,需要一个人出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担心不会和老师同学交往,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担心大学里人才济济,自己能否拥有一席之地等等,还未开学,就已经心情压抑,不得解脱。其中有位同学的表现特别明显,恐慌不安,夜不能眠,情绪抑郁,甚至不想去上大学了。 
  同学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据统计,大一新生20%左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困难,对可能遇到的挫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对将要踏入大学校门的学子来说,高考的成功只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学习一些如何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将会大有裨益。 
  高中期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其个人生活差不多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包括最基本的洗衣、做饭。吃饭是由父母摆上桌以后才吃,很少有人主动帮父母刷洗碗筷,即使有,父母也不用,而是让自己的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基本上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大学新生必须克服依赖心理,要明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进入大学,离开家庭,你已经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化的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最终都要靠自己解决。独立生活的心理牢固地树立了,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父母应放手并鼓励孩子尽可能多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从眼前的事做起。比如做饭、洗衣服,整理生活用品,到银行、邮局存取款,自己到商店买必备的生活学习用品等。从一件件小事着手,只要循序渐进地认真地去做,就会克服畏难情绪,越做越好。独立生活能力强了,生活安排好了,就能为出色地完成大学学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大相径庭,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因此,应该想到上大学后所面临的困难,想到强中自有强中手,以前的优越感可能会丧失;但也不能过于担心,就象这些来咨询的学生一样,把问题想象的太严重。应当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要知道,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有些适应快,各方面表现可能就突出一些;有些适应慢,长时间调整不好自己的状态,就会感觉很吃力,压力很大。因此,光担心是没有用的,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定好位,有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再就是心胸要开阔,既能容纳自己,又能容纳别人。这样就能搞好同学关系, 其他方面的事情也就容易处理好了。
大学新生还应该掌握一些怎样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与原则。要多了解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应多与人交往,而不能只读死书。遇事要懂得向老师同学请教、求助,不要自己钻牛角尖。
作为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鼓励孩子走出去。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作为学校,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尽量减轻学生的陌生感,以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现在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生们如果有什么问题,应当勇敢的走近心理医生,让他们来帮助你。
因此,大学不是什么可怕的地方,只要你勇敢面对,它将成为你大显神通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