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拂去心灵的尘埃

2008/9/23 14:46:10 点击量:

    在国外的某一医院里,一位心理科医生给一名久治不愈的胃神经官能症患者开了这样一张处方:德国古典乐曲唱片一张,每日三次,饭后放和听,病员遵照遗嘱,很快把病治愈了,病员非常佩服这位医生之高明,这种治疗方法便是很多国家盛行的音乐疗法。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体验,当心情不悦时,听一首优美轻松的乐曲,心情会好起来,其实这也是音乐治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音乐治疗是使病员处于特定音乐环境中,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娱神悦性,宣调气血,调节内分泌,以产生养生治病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音乐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以及歌词内容等影响人们的情感及行为,故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在希腊时代,音乐疗法被认为是“把灵魂作为媒介来给予肉体以影响的一种心理疗法”
音乐疗法应用的轮廓已在中世纪到19世纪期间确立,进入20世纪,音乐疗法不仅被医生、也被心理学家、教育家、音乐家们研究和实践着,并被确认作为医疗中的辅助治疗手段,在我国,音乐对人体情志及行为的影响,古人早有认识。
在明清时期,音乐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减被医家所重视,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及清代徐昊胎《乐府传声》等著作对音乐疗法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达,为发展音乐疗法提供了更好、更多的条件,中医界也博采众长,在音乐疗法中不再局限于传统音乐及其乐器,使音乐疗法更加丰富多彩。
                     音乐治疗的原理
   现代神经生理学家证明,音乐对神经结构,特别是大脑皮层,有直接的影响。不同乐曲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用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不同,可分别使人产生镇静安定、轻松愉快、活跃兴奋等不同作用,从而能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等效果,科学家们还用先进的实验方法测出,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胞都在做微小的震动,这种微小的震动简称“微振”。实际上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做这样的微振,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这种微振更为突出。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所有细胞都在按一定节奏做微振运动,合成一个非常协调的全身细胞大合唱。当一定节奏的音乐作用于人体时,如这样的音乐的节奏和人体生理上“微振”节拍合拍时,两者便发生了共振,体内的微振加强,导致人体产生快感,音乐则是带来这种快感的媒介。当人体机能失调后,体内微振也就处于不正常状态。这种我们科学的选择某一种乐曲,有意识的借助音乐的力量,调整体内微振活动,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以治愈疾病。
                    音乐疗法的适应范围
    音乐疗法与其他疗法一样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音乐治疗的适用范围如下:
一、作为身体障碍者机能训练的辅助疗法。
二、对重症心身障碍的儿童来说,通过演奏和听,利用其节奏、振动的旋律做为心身机能训练的辅助练习手段。
三、作为精神病患者休养与心理治疗的辅助疗法
四、使抑郁状态的患者振奋,使不安定状态的患者得以缓和,使人体进入放松状态。
五、演奏音乐,使口唇畸形及牙齿排列异常者得以矫正。
六、以吹口琴、唱歌的发声练习,达到发声疗法的目的。
七、用于幼儿及小学生们的情操教育
八、疏导轻度心理障碍患者,调节其情绪及行为。
                                 乐曲的选择
    音乐疗法不是一般的音乐欣赏,而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音乐治疗在具体选曲时,皆需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异,其中人的因素是首要的,包括性别、年龄、个人经历、病史以及音乐、文化素养等,需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曲。
  忧郁时可选用莫扎特的,可选用民族乐曲如<流水>、<喜相逢>、<赛马>、<喜洋洋〉、<假日的海滩>等。
  急躁不安时可选用罗西尼的<威廉•退尔>,或者鲍罗廷的<鞑靼人的舞蹈>,也可选用民族乐曲如古筝独奏<春江花月夜>、二胡独奏<月夜〉、高胡独奏<南渡江>、<渔光曲>等。
    催眠可选用莫扎特的<催眠曲>或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
     希望、明朗、轻松时可选用巴赫的或斯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也可选择<春江花月夜>、<江南丝竹>、<空山鸟语>以及<梅花三弄>、<良宵>、<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
   我们在多年的音乐治疗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选择主动性音乐治疗比被动性音乐治疗效果更好,被动型音乐治疗是单纯的感受治疗,而主动性音乐治疗中,除聆听音乐外,定期组织病员演唱曲目,使病员在翩翩起舞中兴趣不断增加,并不断激活病员的情感和兴趣,促进病员躯体活动的协调和灵活性,使病员变得易于接触,容易建立与周围人及环境的交流,逐步恢复自信心。
    总之,音乐疗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对某些心理疾病有一定疗效的新方法,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重视,更多适应症者也通过音乐治疗,拂去了他们心灵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