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与自己过不去

2008/1/23 8:25:02 点击量:

    心理咨询室走进来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一说自己的病就哭,边哭边说:“几年前听到一个朋友说她与丈夫离婚是嫌丈夫又懒又馋,我便渐渐出现一说话就脸红,亲朋好友聚餐时不敢敬酒,害怕外出应酬,不敢在村里住就搬家,但住一段时间总担心别人说我馋而再次搬家。外出打工,一开始尚可,与周围人熟悉后就干不下去了,怕别人看出我的紧张、害怕、流口水,越紧张越咽口水,一做吞咽动作又怕别人说我馋,这种情况又羞于启齿,我简直走投无路了。” 
    我了解到她的病前性格是内向、胆小、爱面子、好强,自小缺少关爱,总觉得自己无论从长相到能力、家境都比不上兄弟姊妹,有较强的自卑感。
    她的情况属于心理障碍中的社交恐怖症,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社交恐怖症的原因,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总是走不出过去重复的泥潭 社交恐怖症往往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长期形成的。患者往往从小就在社交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随着年龄的长大而自然解决,而总是一遍遍重复旧有的困扰,令患者十分痛苦。
    家庭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兄弟姐妹情况,都对社交恐怖症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家里总是受到批评、得不到爱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不信任别人,发生社交问题。另外,自卑也是导致社交恐怖症的一个原因。
    社交恐怖症是继抑郁症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这可能是因为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社交领域,若长期沉溺于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则会减弱真实社会中与人的直接交流。中国人,特别是女性多数内敛、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社交恐怖症的诊断,往往以为这只是性格上的弱点,不认为是一种疾病,更忌讳说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因而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针对该女士的情况,我对她进行了系统的森田心理治疗,首先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症状,并且接受它。告诫她不要试图控制这些症状,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该干吗干吗,爱咋的咋的” ,重在体验,贵在坚持,带着情绪、带着症状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她体会着、体验着,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