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闭性格的自我心理训练
属于封闭性格的人最怕的就是与人打交道。与别人说话时不敢看对方,讲出的话也是异常简短和呆板。从来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一个说点知心话的朋友也没有。一到有人的场合,就感到别人的目光都在紧紧注视着自己,以至于紧张得全身发抖,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逃离。 那些不鼓励子女进行社会交往和不注意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背景,常是造成这类性格的最主要因素。在这种缺乏人际沟通环境里成长的孩子,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和家里,对于一般社会技巧往往一无所知,这令他们一旦跨入外部世界,必定是不知所措并连连受挫,使他们从此退缩 -
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
一、导致人际关系不良与沟通障碍的原因: 1.讯息不正确、不完全或被扭曲 1.过滤作用 2.知觉的影响与选择性知觉 3.语言 2.不够自我肯定、保护自我、传达台面上的话(沟通的内涵不真)(小我、私心),以攻击他人来保护自己 3.过于求完美 4.无法了解不同背景、经验、成见及人格类型者之个别差异 二、如何增进人际关系与沟通协调能力 1.肯定自我价值-以爱为生活目标(建立大我) ◎把爱给予对方,才会和对方产生共鸣 2.常存感恩的心,归零,而非以100分为标准 3.打破求完美的行 -
如何克制“暴躁” ?
1.对暴躁易怒的危害性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因为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而发怒,做出不该做的事,引起恶性斗殴,甚至导致人命案子的发生,最后锒铛入狱,事后常常后悔不已。所以发脾气并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 2.增强理智感,学会克制自己的怒气。 增强理智感,可以使我们遇事多思考,多想想别人,多想想事情的结果,认真对待,慎重处理。一旦发觉自己出现了冲动的征兆时,及时克制,加强自制力。 3.学习一些帮助自己克制暴躁脾气的好方法。 在家进而或在课桌上贴上“息怒”、“制怒”一类的警言 -
自卑的种子是何时种下
为何有人过分地追求完美?有人夸夸其谈,喜欢炫耀自己?有人争强好胜,总想占个上风?南京心理咨询师苏薇如说,这种种表现,其中有的是“自卑情结”引出的“自卑补偿”。自卑情结,一般是在人幼年时种下的。孩子的认知像一张白纸,“笨蛋”、“残废”等一点点有关自尊的伤害,都会在他的心灵里扎根,长出自卑的树来。“自卑情结”植根于人的潜意识中,很可能连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但它总会有所表现,有的直接表现为退缩,有的却与之相反,如更加争强好胜。心理学家阿德勒称这种现象为“自卑补偿”。“自卑补偿”让很多人获取了成功。如,拿破仑、纳 -
如何应对青少年网络心理病
我国目前性教育滞后,青少年生理上趋于成熟,性欲望与日俱增,但性心理却极为不成熟,对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极易受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的诱惑而不能自拔。青少年沉溺上网不能自拔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导致的:首先,青少年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面对新事物趋之若鹜。而上网聊天、交友、网恋则是青少年获得理解的一种途径。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对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和游戏常常抱着好奇心看看,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拾,沉溺于其中。其次,在校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阻碍与困 -
善待孩子的“叛逆行为”
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会碰到孩子出言顶撞或消极对抗的事,为此,一些家长大伤脑筋,有的烦躁起来就以“棍棒”相教,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少年期之所以被称为“第二反抗期”,就是因为少男少女们常对老师、家长的意志表现出“叛逆意识”和“叛逆行为”。这种“叛逆意识”和“叛逆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与少年心理特点发生了矛盾。如老师、家长不尊重孩子,做某些事情缺乏民主;或有意无意地挖苦、讥嘲,甚至打骂、体罚孩子;或总是将自己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