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呵护精神健康
2005/12/2 11:25:41 点击量: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时间是每年的10月10日。2000年我国卫生部开始大举推开精神卫生宣传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疾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精神疾患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全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
关爱精神病患者
由于精神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大脑机能活动,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不像其他躯体疾病造成的疼痛、水肿、发热等症状容易被理解和同情。精神疾病患者不同寻常的思维、行为等会遭到嘲笑、偏见甚至歧视。
一些患者和家属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认识到疾病的性质,多数也是宁愿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视,不愿意去精神病院看病,不愿意与人谈起患病的情况,甚至不愿意享受公费医疗而宁愿自费。很多人在精神专科医院的大门外反复徘徊,致使病情加重,延误了治疗。
精神病患者其实是一群脑疾病的受害者,往往被人们看作“不可理喻的疯子”、“可怕的异类”,尤其是那些痴呆的、弱智的,常常沦为人们取笑、歧视甚至虐待的对象。很多精神病患者出院后,仍然得不到和正常人平等的待遇,在工作上、社会交往中受尽歧视。失去工作的精神病患者,恢复健康后很难再找到工作。世人歧视的眼光造成了精神病人由始至终的羞耻感,于是,医院里出现了一种“住院依赖”的奇怪现象,很多病人病好了却宁愿在医院里继续呆下去也不愿出院。然而,他们又是最不应该被视为异类的弱势群体。
认识误区
由于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的局限,存在着一些误区,常见的有:
1、 否认:精神病人的早期症状大多表现孤僻、生活懒散、性格改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失眠等等。当家中有人出现上述现象时,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识以及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常常否认病人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症状,而病人往往不会承认自己有病,因而总是往好的方面想,简单或错误的认为是“个性问题”或“思想问题”,或者是单纯的一时想不开,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转,从而耽误了治疗精神病的最佳时机。
2、 忌讳:当病人的言行已表现出明显的异常时,家属才意识到他(她)患精神病。但是,他们在焦虑、不安和恐慌之际,有生怕别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担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响,所以,常常忌讳带病人到医院诊治。更有甚者抱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3、 迷信: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时,家庭成员由于缺乏精神卫生常识,而错误的认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动。求神拜佛、烧香磕头,即耗费财力和物力,又延误了病情。当病人治疗效果欠佳时,迷信江湖游医的“包治”谎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延误难愈。
4、 求治:病人症状加重后,家属已不可能顾忌面子,懊悔自己的无知延误了治疗,于是迫切请求治疗,以减轻内心的自我责备。但过分的懊悔以及治疗过于性急,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有些则信奉有病乱求医,看到别人用某种药效果好,自己也去用,而不管病人的具体情况,结果对病人有害无益。
5、 迁就:精神病人康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康复锻炼、康复治疗,包括音乐、体育治疗、工疗等,以避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促进其早日康复。有的家属则认为患者有病,需要休养,而不让他们做事和工作、劳动,甚至连生活都给与照顾,百般迁就患者。家属的这些心态和行为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极为不利的。如果家庭能给病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关心,就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减少复发,并降低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潜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
6、 复杂化: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其实人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成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我们能做什么
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经过治疗不打不闹就算是康复了。即使他整日生活懒散、无所事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精神病人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种过低的期望值势必导致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忽视自己应尽的努力,或听天由命,或怨天尤人,使众多的精神病患者长期闲散在家,与世隔绝,导致社会上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偏见。在精神病人的康复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精神病患者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目的就是康复后回归社会,同我们一起生活工作。
作为这个社会大家庭得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在充满善意的接纳他们?精神病患者的的确确是弱势人群,他们的康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理解和关爱。
精神科医生将病人治愈以后,病人病情的稳定与否、恢复程度与其家庭、单位与社会的接纳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伸出友爱之手,从了解精神疾病开始,善待周围的精神疾病患者,为了自己的精神更健康,也为了向社会献出我们的一片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