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彰显“温润”之美

2016/11/4 9:27:22 点击量: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医院灵魂和价值取向的生动行走。

    多年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的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在加快医院标准化建设中,更赋予了崭新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及“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山东省诚信医院”等荣誉称号精神科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市卫生行业首批名科;临床心理科获评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市卫生行业首批名科。精神卫生中心被确认为滨州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华北理工大学附属淄博医院教学实践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协同单位。还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34家单位联合开展网络远程会诊,让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高水平专家的诊疗。

    在医院硬件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也比翼齐飞。近年来,市精神卫生中心注重打造以爱岗敬业为理念的职业文化,以对病人仁爱关怀为理念的“仁爱文化”,以奉献、利他、助人、进步为理念的“公益文化”,以积极、和谐、进步为理念的“心理文化”,实现硬件建设与软实力双提升,为病人提供了温馨的医疗康复环境。   

     学则子女情,医者父母心。精神卫生中心秉承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医院精神,坚守“仁术、奉献、和谐、创新”的院训。医院出台了鼓励进修学习、奖励科研创新等系列制度,建立了系统的评先树优机制,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文化引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医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省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淄博市名医3人,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团体主委/副主委5人次

    近五年来,承担市级科研立项课题5项,其中一项获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分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合作课题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专利3

 抚慰伤痛,传递关怀,创造感动。作为面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岗位,他们以爱心、耐心、悉心、责任心对待病人,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传统。面对“三无”病人和“解锁”病人,他们创新完善了医疗、护理、康复、心理治疗、健康指导等五位一体的治疗模式使缺少亲情呵护的病人,得到了全面的关爱和照护。

“爱心衣包”的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多年来医护人员都自觉自愿的把家中闲置衣物打包拿来病区,供找不到亲人和无家可归的病人使用,这一传统坚持至今,一批又一批的年轻医护人员又接过了爱心接力棒。还开展了重大节日医护患联谊会为住院患者集体过生日等爱心活动。

 由于精神医学这一特殊岗位,经常面对有攻击行为的病人,被“打”、“骂”成为家常便饭,“病人是病情所致,病症解除后病人常常很内疚”,对此他们不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而且对病人抱以深深的理解和同情。为此,精神卫生中心有一个特殊规定针对工作中受到病人攻击依然尽职尽责的医护人员,经过专门评估后,医院对其进行适当补偿

    利他、助人是医学的本原。精神卫生中心以志愿服务为公益文化的主阵地。设立了面向社会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医护人员积极奉献,成立轮值小组,通过公益行为心理求助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有效化解心理危急和矛盾。开展公益活动,年轻医护人员自愿组成志愿服务,为患者提供就诊咨询、陪检、心理疏导等服务。

    作为12355青少年志愿服务单位、淄川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医院通过授课、咨询、指导干预等形式,为未成年人解决心理困惑。开展“青年医师大讲堂”进校园活动,零距离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多次选派心理专家走进特教中心,对特殊群体进行生活技能、交流沟通能力等方面训练,帮助他们提升各项能力,为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传播健康文化,为迷失的心理导航。在临床治疗的同时,每名专业人员都是病人心理的导师,帮助校正认知、提升正能量,最终走出心理的沼泽。他们把心理治疗融入各治疗环节,还开展了炊事活动、音乐治疗、读书会等,把健康的心理文化渗透其中,使病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他们还多次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使更多的社会群体享受“心理大讲堂”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