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信还给她

2016/6/17 8:57:09 点击量: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常常被贴标签,如“女强人”、“尖子生”,这些尽管也给人带来较大的压力,但还都是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字句。还有一些如“差生”、“问题少年”等,不仅仅带来了压力,而且充满了负能量。

    住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森田病房的陈阿姨就有类似的经历。近来一段时间,她性情大变,神情抑郁,自我评价低,一说话就是“我一个家庭妇女”、“我不行”,整日处在极度焦虑中,以至于什么活也干不下去了。

    陈阿姨今年70岁,她处在一个男强女弱的家庭,老伴是一位企业家,在她年轻时代,因为丈夫工作忙,全部的家务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丈夫也不愿意她出去工作,所以她一直在家做家务。有时候丈夫开玩笑说她是“家庭妇女”。家中每遇重大决策,都由丈夫一人拍板,认为她“家庭妇女”、“什么都不懂”。期间,所在社区居委会还来找她,希望她到居委会工作,并担任一定职务,她有点动心,但又让丈夫一句话给否了,“她家庭妇女,什么也不懂”。

    孩子小的时候,她一心一意拉把孩子,孩子吃饭吃得香,孩子长个了,孩子功课做得好……这些都使她充满成就感。后来,随着孩子长大,也受到父亲习惯的影响,言辞中也认为妈妈“家庭妇女没文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娶妻生子,尽管儿媳对婆婆尊重有礼数,但目光比较淡然。已经步入老年的她,带大了儿子,看大了孙子,但“家庭妇女”的标签一直刺激着她。想想自己一辈子是“不挣钱、没文化、啥也不懂”的“家庭妇女”,她陷入极度焦虑之中,甚至无力自拔。

   在对她进行治疗过程中,我们先纠正不正确的认知,在与其丈夫谈话中表明三点:其一,家庭妇女,不能与“吃闲饭”、“什么也不懂”等划等号,家务劳动本身是一种伟大的劳动,只是这种劳动基于对家人崇高而无私的爱,是一种不发工资的劳动。其二,以高质量的家务劳动,让家人享受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使丈夫无忧无虑的工作,使孩子健康成长,正是这一劳动所赢得的,每个家人的成长进步都与之分不开。其三,她的患病与长期“家庭妇女”的标签,有着直接关系。“标签”之下压抑的生活,影响了她的自信心,使生活充满了压力和阴影。同时,建议其家人多对病人进行一些关爱、支持和肯定性的陪伴和沟通。

   我们在对其治疗的同时,积极引导她参加病区每周开展的“炊 事活动”。这一活动是根据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核心内涵,而开拓的工娱治疗平台,主旨是让病人带着症状,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并在过程中享受成就感,找回自信心。果然,在活动中,原来做家务就心灵手巧的她,做的花卷、杂面面条等,深受大家的欢迎。在活动过程中,她得到了“我能行”、“我很好”、“我很受大家欢迎”等心理体验。虽然话不多,但她显得很快乐。每次活动前,她还积极主动地帮着做一些准备工作。

  炊事活动让参与者人人都会干,享受工作的快乐。同时,作为群体性工作,还提升了群体适应能力。如饮食众口难调,喜好不同,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启发了大家合作、包容和善于为他人着想的理念。 

   陈阿姨康复很快,已恢复正常生活,并充满自信和幸福。